戴炳
【注释】 1. 抱:抱着。 2. 桃笙:即笙。 3. 竹林:此处泛指竹园,即竹林。 4. 清眠:清静的睡眠。 5. 石上琴:形容风吹过石头上发出的声音犹如在弹奏琴曲。 【赏析】 首句“自抱桃笙过竹林”,描绘出诗人在深幽的竹林中怀抱着笙吹奏,其意境宁静、闲适;第二句“浓阴一片直千金”,则描绘了竹林中树木繁茂,阳光被遮住形成一片浓密的阴影,如同价值千金的翡翠
注释: 夏昼小雨:夏天的午后,细雨如丝。 小床蕲簟展琉璃:小床上放着一张用蕲簟(一种竹制席子)做成的小床,床上铺着琉璃色的席子。蕲簟是一种用蕲草做的席子,有清香;琉璃是古代对玻璃的美称。 窗外新篁一尺围:窗前竹子刚刚长出一尺来高。新篁指新长的竹子,一尺围指一尺多高。 正午云桥疏雨过:正午的时候,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桥比喻天空中像桥梁一样的乌云。 冬青花上蜜蜂归:冬青树的花上有一群蜜蜂飞回
【注释】 归途过麻姑山:在江西宜春县西。麻姑山,又名罗浮山,在今江西宜春县西南。 山行十里少人家:山中行人行走十里,只见到几间茅舍。 客子贪程怕日斜:诗人自己说,自己是个在外的游子,急于赶路怕天色已晚。 倦坐松根需足力:诗人在松树下休息,需要用力才能坐下。 轻风满面落藤花:一阵微风吹来,满树藤花纷纷飘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自京城回乡途中所作。诗人从京城出发
【注释】 绿萝:一种蔓生植物,常缠绕于树或岩石上。翳翳:草木丛生的样子。结高林:指郁郁葱葱的树木。烟吐霞吞:形容山林间云雾缭绕,如烟如霞。一径深:一条路越走越深。松凉:松树凉爽。鹤先睡:指半夜时分,松树上栖息的仙鹤最先安眠。自横琴:独自奏琴而自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方岩山的秀丽景色和仙人田项宜父的幽居生活。诗人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方岩山的壮丽风光和仙人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全诗构思新颖
严子陵 赤伏君王访旧游,富春男子只羊裘。 一竿本为逃名去,何意虚名上钓钩。 注释:赤伏君王: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富春:指严光。严光字君平,会稽余姚人,少有高名,曾受业于九江吴汉。刘秀即位后召为谏议大夫,不就。以原爵征诣行在,待诏黄室。后以高卧东窗不肯起被征用,乃耕于富春山阳城(今浙江桐庐县富春江畔),时年七十。钓钓钩:比喻空有名利而无实际本领,不能得志。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
【注释】 差防:指差役。泛宅谋:泛指游山玩水。西风:秋风。 【赏析】 《秋兴八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八首,作于公元765年(大历元年)至768年(大历二年)之间。此诗为其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小渔夫,他住在江中,因为差役的原因而感到忧虑。他想要乘船到江对岸去游玩,但却被禁止这样做。他感到非常无奈和郁闷。然而,他在夜晚的秋风中听到江边的紧急消息,他决定还是要去江对岸游玩
【注释】 推篷四望:推开船篷,向四周望去。 子规:杜鹃,又名布谷鸟,鸣声凄切,古人以为春去的哀曲。 【赏析】 《夜过鉴湖》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此诗写于元丰三年(1084),作者与弟弟苏辙同游湖州时所作。诗中通过对鉴湖夜色和月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一、二两句写夜泊鉴湖时的所见:推开篷,四面眺望,只见湖水与天空连为一体,一片蒲帆正饱风驶向远方
【注释】 次韵黄次夔思家:这是苏轼在黄州作官时写的诗,黄次夔是作者的朋友。 蕙兰:一种香草,古人以之喻贤人。 时凭酒挹圣贤味:意思是说,时时借酒来品味圣贤的遗风余韵。 闲借茶搜文字肠:意思是说,随时借喝茶来搜寻文人的笔墨才情。 靴笏(hù):古代官员穿的鞋和笏,借指做官。 莼鲈(chún lú):两种水生植物,这里代指家乡。 小需归作天台隐:意思是说,我还需要回家去隐居在天台山
【解析】 “赏茶”意为品尝新茶。“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第一句写诗人自己从井里汲来清冽的泉水,带着花瓣,慢慢烧起石鼎来烹煮新茶。“汲香泉”是说水很香,“香泉”即好水,“自汲”表明是亲自去打水,体现了诗人对品茗的喜爱和重视。“漫烧石鼎试新茶”写诗人在闲庭静室中慢悠悠地烧开石头上的鼎,烹煮新茶。“漫”“慢悠悠”写出了诗人悠闲的心情。“绿阴天气闲庭院”写庭院里的景致,绿树葱茏,阳光灿烂
注释: 喜小儿学步:喜悦地看着儿子开始学习走路。 对周尚有六十日,举足已能三五移:还有六十天,孩子就能学会走路了。 世路只今巇险甚,须教步步著平夷:现在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需要教育他们一步步地走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开始学走路时所写下的。诗中表达了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认识和理解。首先,他看到了孩子学步的潜力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