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解析】 此诗是诗人与黄子耕的赠答之作,抒发了诗人在长沙的孤独和寂寞。首句写诗人收到长沙使节的书信,为诗人带来了江右的消息;第二句点明书信的内容,“茅屋”暗指自己简陋的住所;第三句写自己的孤独生活,“青灯”代指书房,诗人为黄子耕频频亮起灯火,可见二人情谊之深。 【答案】 译文:忽然有长沙使者到来,带来江右的书信。我的茅屋已经昏暗,而你却为它频繁开亮着青灯。注释:黄子耕:作者的朋友。六言三首
注释: 因为写信寄给黄子耕,我作了六言诗一首。 自从失掉了孤山的一杯酒以后,这两年来我们只能相互望梅而兴叹了。 我们一生的朋友有多少啊?差一点、差一点,就重复地叹息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小诗。诗人因书寄黄子耕,抒发别后的相思之情。“自失孤山杯酒,两年相望梅花。”起句点出题意,写出自己和黄子的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孤山上的酒席上与黄子分别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已经两年过去了
注释: 捷径:指走快捷的小路。 故人:老朋友。 休:放弃。 百:很多,许多。 豁然:形容一下子明白了。 三秋:秋季三个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徐斯远在与友人告别后写下的,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捷径虽云可去,故人有约难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捷径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可以走快捷的小路,但是因为老朋友有约定,所以难以放弃。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老朋友
注释:少年的时候,意气风发与春花竞艳;年老以后,疾病缠身成了主要问题。 鸟儿的鸣叫声在芳草地上回荡,蝴蝶在幽静中翩翩起舞,仿佛是重重的梦境。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少年意与春竞"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充满活力、意气风发的状态,与春天争艳斗丽。而"老去全将病供"则反映了诗人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生活状态。 颔联"鹊噪芳阴树树,蝶飞幽梦重重",通过生动的意象
【注释】苦节:坚守气节。要激贪夫:要用清风来激励那些贪图富贵的人。顿辔:驻马,指旅途劳顿。 【赏析】此诗为作者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所作。周文显是洛阳人,与作者有旧交。当时朝中有人嫉妒他,说他“清介寡欲”。因此,作者在这首诗里劝勉周文显要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首句用“苦节”二字点明主题,表明诗人对周文显的关心;二、三两句写周文显的处境,表现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句原文: 梅句商量未稳,兰诗拥并人来。 试问关山细雨,何如茅屋苍苔。 译文注释: 梅花的诗句尚未琢磨成熟,兰花的诗稿已经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我不禁好奇地询问:“在风雨交加的关山中,细雨如何与茅屋的青苔相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花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审美取向。梅花以其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品质被赞颂为“死欲千秋万岁”,而兰花则以其幽雅脱俗、含蓄内敛的姿态受到喜爱
【注释】: “幽居即事八首”为一组诗,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七首。此诗描写了雨后村野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半倒”:倾斜的样子。 “荒支径”:被草淹没的小径。 “尚有”:仍有,还有。 “诗翁”:指隐居不仕的诗人。 “入社”:参加诗社。 “回车”:返回车子。 【赏析】: 雨后初霁,阳光洒满小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诗人却感到有些荒凉
【注释】 幽居:隐居。即事:就着眼前事物写诗。八首:本篇是其中之一。 世事:指尘世间的名利和荣辱是非。不关:不牵涉。 睡魔:指贪睡。诗魔:指作诗时入迷忘情。 隐几:谓坐卧。灰心:形容失望、灰心丧气。南郭:指齐国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示病维摩:指以生病为托词而不出仕的典故。维摩,即维摩诘(yì),佛家弟子,曾于一乘寺说法,有“病僧”之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中时写的。前四句说
【注释】 幽居:幽静的住所。即事:就着眼前事物写诗,也作“即目”。八首:共八首诗。 及此风收雨止:等到这时风停了,雨也停了。 坐看:坐着看着。月缺云移:月亮缺损了,云彩也在移动了。 未办:还没来得及。敲门:指登门拜访。赊:借。 何妨:不妨。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闲居遣怀之作。诗人在雨后风歇时,独坐其室,观天象之变化,以抒己意。 前两句写自己独坐在居室中,观察天象的变化,欣赏自然之美
【注释】谒:拜见;衰柳:指已衰老的柳树。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书寄给黄子耕而思念之情。首联“旧谒南州高士,必过江夏无双。吊古已悲衰柳,怀人更隔长江。”是说诗人去拜访一位在南方很有名望的高人,一定会路过江夏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是屈原流放的地方,所以这里被称为“无双”。诗人在吊古时已经感到悲伤,因为这里的柳树都是衰残的。他怀念的人在长江那边,隔着长江不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