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
十一月十六夜 本是圆时半不明,非缘掩冗复何情! 更无云表真消息,钟鼓盆罂乱自鸣。 【注释】 圆:这里指月亮,圆月。 是月:这月。 十五夜: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即上弦月,此时月光不明亮。半晦:一半明亮。 掩冗:掩盖繁杂。 真消息:真象、真实情况。 盆罂:盛水的器皿。 赏析: 此诗为咏叹“十五夜月”之作,首句写月色之明暗不定,第二句以问语出之,第三句再申前意,末两句写月夜之情景。全诗语言平易自然
绝句六首其三的诗句鉴赏及译文为: - 诗句原文: 日净芙蓉远,春明芍药长。 谁怜玉蝴蝶? 正似锦鸳鸯。 - 诗句赏析: 1. 意境描绘:诗中“日净芙蓉远,春明芍药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象,芙蓉花与芍药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明亮,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2. 情感表达:“谁怜玉蝴蝶? 正似锦鸳鸯。”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玉蝴蝶”和“锦鸳鸯”的比喻
诗句原文 蓬莱宫阙峙青天,后内看灯记往年。 译文注释 蓬莱宫阙耸立在蓝天之中,宫中灯火璀璨照亮往昔岁月。谁曾记得那山下的小路?如今又逢春月圆时重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蓬莱宫阙和后内看灯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宫廷的繁华和历史的沉淀。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景象,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珍惜。同时,诗中的“东篱山下路”可能暗指作者曾经走过的乡间小路,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注释】 漠漠:形容烟雾、雾气。 家山:借指家乡。 白云:喻指远在天边的故乡。 石桥流水:用来形容家乡景色的优美。 斜分:道路弯曲曲折的样子。 状元坊:指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考试而取得官职的人所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科举考试。 重来日:再次回到家乡的日子。 陆君:陆游的别称。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曾经担任过宰相职务,因此被百姓们尊称为“陆相”。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五月二十六夜,我住在松林中的兰若山房。从白沙寨出发,飞霞山渐渐映入眼帘。行至招提寺时,太阳已经西斜了。睡觉的时候忽然听到山寨的喊声,不知道今晚是不是离开我的家了。 赏析:《宿松林兰若》是宋代诗人李彭的一首诗。此诗前二句写景,白沙寨、飞霞山、招提寺三处都是作者在途中所经之地。后两句写意,“睡觉忽闻”四字写出了旅途的劳累与疲惫,而“不知今夕”更增添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
绝句六首 春雨初晴见翠微,风帆遥指未知归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扁舟轻褭缆,小径曲通村。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注释与赏析: 1. “绝句六首”:本诗为杜甫创作的一组六言绝句,共六首,每首都描绘了春天的宿雨新晴时的景色。 2.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
【注释】 东署:官署,指县令的办公场所。习静:静心修炼;常习于静中。阴阶:台阶下。垂叶:树叶下垂。露:露水。空庭:空旷的庭院。长风:和煦的春风。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描写了一幅“春日”图景。诗的前两句写“天常见”的“习静”,是说在春天的天气里,经常可以见到作者在东署里习静(修道)的情景。“居深路近通”句,写东署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意思是说这官署建在幽深的街巷里,而通衢要道就在眼前。三
【解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旅途中,见到篱角上挂着的露水,想到那红枫林中停歇的鹊巢;又看到山家茅屋和远处的行人。“浑相似”是说山中茅屋与自己家乡的茅屋一样,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识把茅”是说认出了那茅屋的主人。全诗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注释: ①篱角:篱笆旁边。 ②雨止:雨水停止。 ③交:交合。 ④浑相似:很相似。 ⑤识:辨认出。 译文:
【注】丘邻:村中邻居。 【译文】:春社日,雨停了散了青烟,白发老人相别已经相隔一年,他忽然派小儿子去给神社讨钱,以祭祀土地神。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春社的诗。诗人用朴实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农民欢欢喜喜迎接社神、祭祀土地神的动人场景。“丘邻雨止散青烟,白叟相违已隔年”二句写景,渲染了春社日的气氛;“忽遣大儿三角结,打门来觅社神钱”两句写人,突出人物的活动;“白叟”是作者自比
注释:我亲手种下了庭院前的一棵小柏树,它的枝条和叶子自然地形成了。 已经过了十来天了,我依然非常想念你,更何况是与你相隔一年之久的友人?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手种小柏,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首句“手种庭前小柏树”写诗人自己动手种植柏树;次句“分枝散叶总天成”写柏树生长的茂盛,枝叶茂密;三句“涉旬不见长相忆”,写由于长时间没有见到对方而思念之情更加强烈。末两句“况是经年别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