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
【注释】 江阁:指高高的亭阁。 馍糊:泥涂。 幽人:隐士。 钓空江上:空手而钓,无所收获。 扁舟:小船。 【赏析】 此诗首句“高阁秋风树半枯”,描写了一幅深秋的图景:在秋风中,高耸入云的楼阁显得格外萧条冷清。接着,诗人把视线投向远方,只见连绵不断的群山之上,云雾缭绕,仿佛被雨水打湿了一般。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水画卷,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凉的基调。 第二句“连山更带雨馍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借助全诗的内容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见观西人家石榴”意思是看到邻家西头的石榴树。“始华实已红,橘柚照日青玲珑”意思是石榴开始开花结果,已经红了;橘子柚子在太阳下显得青翠玲珑。“自来南州感风物,赖得邻人生意同”意思是自古以来南方的人就喜爱风物人情,多亏邻人的好意,才使大家的感情融洽。 【答案】 译文:看到邻家的石榴树开始开花了
注释:百华高下拥晴天,竹屋方床兴悄然。 竹林中百花齐放,高低错落映着晴朗的阳光,我在竹屋中铺设了竹制的床榻,静静地躺着。 忽忆逝人泉下冷,学烧楮火作新烟。 忽然间想起了逝去的亲人,他们在泉下一定很冷,于是我就烧纸钱为他们送温暖,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新的烟味
【解析】 “邻灯”意为邻家灯火,即邻家人家的灯火。此诗是诗人在客地所做,表达了作者思乡之苦。首句写景,以点明时令,次句写人,以衬托出诗人孤寂之情。三、四句则通过邻家的灯火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知有”,知道;“应待”,应该等。 注释:星星远远映照在孤村之外,微微穿透落木之间。知道邻家女子思念远行在外的亲人,夜晚应当在家等待。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所作。前两句写景,以点明时间,后两句写人
诗句翻译:燕山的文人年过九十,用笔戏弄画了这对双犁牛。江南夜晚春雨初起时,老农因你而惊慌起身。 译文:燕山的文人已经九十岁了,他用笔随意地画了这对双犁牛。江南在夜里,春雨刚刚开始下,老农被你惊醒,为你担忧。 注释:燕山:泛指北方地区,这里指范梈的家乡或活动地区。丈人:古代对年长者的一种尊称。九十:表示年纪很大。戏笔:随意地写画。扫此双犁牛:画出这两只犁牛的形象。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夜半
这首诗描绘了离扬州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孤篷如磨绕汀沙,叶满平湖藕未花。 注释:孤篷:孤独的小舟;如磨:如同磨盘般;绕汀(ting)沙:在水边沙洲上环绕;叶满平湖:荷叶满布整个湖泊;藕未花:即荷花,尚未开。 赏析:小舟孤独地在江边行驶,仿佛是在磨盘上行走,周围的水面被荷叶覆盖,一片翠绿。远处的水面上,荷花盛开,但还未完全开放,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 回首竹西亭渐远
注释: 过三合驿:经过三合驿。 一春归计又蹉跎:一年之计已付东流,春天的归期又被耽误了。 穷粤风光奈病何:广东的风光如何,但因生病无法欣赏。 总有青山千万叠,行人长少鹧鸪多:尽管有很多山,但行人很少,因为鹧鸪叫声太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经过广东三合驿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疾病困扰的无奈和对广东风光的赞美之情。 首句“过三合驿”表明了诗人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注释】 ①卓秀才:指卓文君。卓文君是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女子,汉成帝时,为西州长使的司马相如妻。她以才女闻名于世,与司马相如结婚后,夫妻感情十分融洽。后来司马相如因事得罪,被免官家居,家境贫寒,遂与其妻卓文君私奔至临邛,卖酒为生。卓文君善于鼓瑟,司马相如则善写辞赋,两人常在琴台弹琴唱和。司马相如作《上林赋》、《子虚赋》,卓文君作《白头吟》以示鼓励。后来
【注释】 ①词垣:指翰林院,唐宋时学士院的别称。 ②“相逢”句:意思是说,你们两位才学渊博,将来一定能在翰林院里出人头地,不要嫌弃我这点儿微不足道的赠礼钱。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裴氏二子(裴延龄、裴延赏)去国时的赠别之作。诗中流露出作者对裴氏二子的关心及对他们前程的祝愿。前两句写二人的贤能,后两句写诗人赠以微薄礼物的心意。语言朴实无华,感情深厚真挚
【译文】 暂解晨参不出关,有时持酒忆南山。 无端却被诗牵引,断送先生此日闲。 【注释】 休:停止。 暂:暂时。 参:拜见尊长。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无端:无理,无缘无故。 被:通“被”。 牵:牵引,引动。 先生:对别人的尊称。 【赏析】 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诗人在休日里,暂时解除了晨参的束缚,没有出关,有时拿着酒壶思念起南山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