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淑生
注释: 昨夜梦见已故的丈夫,他飘然而去,仿佛烟雾缭绕。 我伸手想要与他握手,却只能默默无语。 忽然惊醒过来,心中感到凄然。 膝下没有儿女陪伴,只能独自祭扫祖先的墓地。 悲哀啊,作为未亡人的我,却没有地方可去。 只好让儿子去,为他扫墓祭祀。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在梦中与亡夫重逢并告别,醒来之后,心中充满哀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亡夫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痛
东风犹自作春寒,日暮何人翠袖单。 一树梅花数行行,清吟能得几凭栏。 【注释】 东风:春天的风。 犹自:仍然。 作:产生。 寒:凉意。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何人:什么人。 翠袖:绿色的衣袖。 单:少,薄。 一树:一棵树。 梅花:梅花树。 数:计算。 行行:一行行。 清吟:清雅的歌声。 凭栏:倚靠栏杆。 【译文】 春风中还带着些许寒意,黄昏时分谁家的翠绿袖子还在空荡荡地飘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题干中“和三兄游桃花灵云寺元韵”的要求,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理解诗句意思。“数声钟动下遥岑,知是桃花古寺林”,意思是:几声钟鸣,惊动了高远的山峰,知道这里是桃花古寺的树林;“溪水消馀半篙浅,春云浓起一峰深”,意思是:溪水消退了一半,还留下浅浅的痕迹,春云弥漫,把一座山峰笼罩;“茶烹雀舌留新味,树拥龙鳞接晚阴”,意思是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给出必要的关键词和注释。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的试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理解全诗大意,然后结合诗句进行解读。“江天晚眺”是题目,后三句为首联,“泽国苍茫里,风平水不波。江空来雁少,山远夕阳多”是第一联,描述了诗人在江边看到的景色;“渔艇数行集,征帆几阵过。”是第二联,描述了诗人在江边看到的景象;“白云亲舍在,归信待如何。”是尾联
诗句: 百尺高何用,枯枝不识春。 译文: 高高的梧桐树,何必去追求百尺的高度呢?即使是枯死的枝干也不懂得春天的到来。你像一棵半死不活的树,我也是个未亡之人。失去了往日的阴凉,只能接受灶火下燃烧的薪柴。 赏析:这首诗以梧桐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百尺高何用”,诗人借梧桐树之“高”来反观人生,指出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不必过于执着于外在的成就与地位。接着
注释:夜深人静,我独自在室内,听着窗外的风雨声。 细雨如丝,愁绪难以驱散,身体寒冷又没有入睡。 我在室内坐着,听着时钟的滴答声响,看着燃烧的蜡烛慢慢燃尽,烟雾缭绕。 译文:雨丝细细,我的愁绪无法洗去,寒风阵阵,我无法入眠。我坐在屋内,听着钟声滴滴答答地响着,点燃的蜡烛渐渐烧尽,冒出袅袅烟雾。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雨、风寒以及自己的孤独,表达了内心的忧郁和孤独。诗中的“更数转”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慈乌哑哑枝上啼,乳乌拍拍高复低。乳乌飞起慈乌喜,乳乌堕地慈乌止。 乌飞乌止各有心,团团且绕栖巢林。一乌远出衔虫豸,一乌守巢护乌子。 何时乳乌毛羽成,反哺酬恩见物情,人生抚儿亦如此,抚儿望儿良有以。 哀哀惟我独虚生,累亲无计徒吞声。感此慈乌坐无语,心酸骨折泪如雨
东岭延朝晖,西峰挂残月。 牧牛亦已出,鸣鸡犹未歇。 凄清重凄清,此心独兀兀。 回首望门闾,迢迢隔林樾。
柴门故依然,老槐覆溪水。 乱石砌作堤,苔藓成纹理。 经年不归来,归觉心可喜。 入门见闲花,枝叶相依倚。 翩翩梁上燕,呢喃初引子。 好景在故园,非关自夸美。 怡怡菽水欢,敬慎将杖履
堂上奉盘匜,堂下执箕帚。 且复手纺绩,且复躬井臼。 妇职有当然,非以悦人口。 所嗟命不犹,齐眉失白首。 念彼泉下人,身死骨未朽。 恻恻摧心肝,孤镫十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