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
【注释】 赵令穰:字德庄,号西垣居士、龙图阁学士。宋徽宗时为翰林学士,以善画著称。秋村暮霭图:即《秋村暮霭图》,是北宋宫廷画家赵令穰的作品,描绘了秋天黄昏时分的山村景色。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当时诗人在杭州任职,曾题咏赵令穰的画作《秋村暮霭图》。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上平七阳”韵。 首句“一抹青山入望来”,起笔写诗人面对赵令穰的画作时的感受
译文: 经过雨后的湘江景色,翠绿的羽毛聚集在水面上,舞动的风吹过水面,清影和玉声相互交织。 当时的嵇康、阮籍等人现在何处,只能通过这高标的景致来遥想他们当年的风采了。 注释: 奉题文与可十竹图二首:这是苏轼为文同(字与可)的《墨竹图》写的两首诗,因画而作。文同是苏轼的朋友,也是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以竹子最为有名。这首诗是作者对文同画竹的赞赏。文同的《墨竹图》共有二十幅,苏轼写了两首诗
注释:湖州的文与可仙逝已经过去了几年,他新画的竹图流传于世。图中的墨花点点如金错乱,离离的月影仿佛凤凰的翎毛在飞翔。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对文与可(赵孟頫)的怀念之作。文与可是宋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其书法、绘画和诗词皆为后世所推崇,其中尤以山水、竹石见长。而苏轼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句“湖州仙去几经年”
注释: 溪水边有几户人家的家门半开着,村中的老翁在傍晚时却归来了。 霜打过后的树林掩映下芙蓉花的颜色,秋天里水面上微微泛着微波,鸿雁在空中哀鸣。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首句“溪上数家门半开”描述了秋日黄昏时分,溪边的几户人家的大门半开着的情景。这句诗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仿佛可以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和鸟儿的叫声。第二句“村翁傍晚却归来”则描绘了村中的老翁在傍晚时分归来的场景
【注释】 ①题李成秋山图:指《李成秋山图》,是唐代著名画家李成的一幅画,后被传摹成多份,有“小李将军”之称。 ②萧萧:形容风声,这里指树叶凋落的声音。 ③渺渺:遥远的样子。 ④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这里代指南方的洞庭湖。 ⑤苍螺:即青螺,用来形容山势高峻。 ⑥因悲秋事晚:杜牧诗中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之句,此处指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 ⑦山翁: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赏析】
【注释】 苍崖:指山。千仗:指山峰。刘阮:指传说中的仙人刘根与阮肇。何来:何处而来。策短筇(qiú):用短竹竿当马鞭。急涧:湍急的溪流。长松:松树。野鹤:指山中的鹤。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蓬岛仙游图,所见所感。首句“苍崖千杖有云封”,写诗人登山时所见的景色。“苍崖”即高耸入云的山崖,“苍”字写出了山崖的颜色。“千杖”是说山崖上有许多岩石。“有云封”是说山崖被云雾遮盖,看不到山巅
注释: 远山连绵起伏,青色如被染过,平林一望,如同锦绣般铺展开来。 回塘上,渔艇不再回来,溪上的数家门扉半开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山村景色的诗作。首句“远岫千重青似染,平林一望锦成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远山连绵起伏,青色如被染过,平林一望,如同锦绣般铺展开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了秋天山村的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秋水微茫鸿雁哀,短桥曲渚锦林开。 疏林欲下斜阳色,一抹青山入望来。 注释: - 秋水微茫鸿雁哀:秋天的水显得有些模糊,大雁在湖面上飞翔时发出凄厉的鸣叫声。 - 短桥曲渚锦林开:一座短桥跨越在曲折的小溪上,两岸是茂密的树林。 - 疏林欲下斜阳色:稀疏的树林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 - 一抹青山入望来: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呈现出淡淡的一抹青色,仿佛一幅画卷慢慢展开,让人心旷神怡。 赏析:
注释: 题梅道人为伯理十幅,是吴仲岂的作品。云溪吴仲岂凡俦,意思是云溪的吴仲岂是个平凡的人。他写的湖山数幅秋,意思是他画了几幅秋天的湖山画。良夜漏沈呼剪烛,意思是在深夜的时候,他用剪刀剪断蜡烛的烛芯,点燃蜡烛。不知风雨下前洲,意思是不知道风风雨雨已经下到前面那座小洲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好友吴仲岂作品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夜晚剪烛
韩干双马图 渥洼自昔产龙媒,何事开元万骑回。 千载韩公称入室,恐惊风雨未应开。 【注释】 渥洼:指马的种群。唐张说《唐故特进尚书右丞相上柱国燕国公赠太尉韩公墓志铭》:“渥洼自昔产龙媒。” 开元:唐朝年号(713-741)。 “何事”两句:言韩干画马,虽名重一时,但因他画的是马,而玄宗皇帝却喜欢画的却是人,所以玄宗皇帝并不以马为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首句“渥洼自昔产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