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以及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手法。这首诗是诗人在登临黄鹤山后,看到樵夫们用石头建造的栈道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联写登黄鹤山,“天梯”即石级;“石栈”,即石阶。这是由山下到山顶的石级,自下而上,直上云霄。“天梯”“石栈”都是虚写,但它们之间却有一段距离
注释: 1. 古木槎牙知几年:槎牙,树枝交错的样子,形容树木苍老挺拔的样子。 2. 一丛修竹翠依然:修竹,高耸而笔直的竹子。翠依然,仍然保持着青翠的颜色。 3. 空山莫道多寥落:空山,指荒凉的山,这里指的是山林。 4. 自有春风到日边:自有,自然有,这里指的是春天的到来。日边,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的是春天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
朱楼不识有春寒, 隔岸何人尽日看。 为惜年光同逝水, 肯教桃李等闲残。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朱楼不识有春寒”: - 关键词:朱楼、春寒 - 译文:在朱色的楼宇中,人们并不知晓春天的寒冷。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人们可能还未能完全感受到季节的变迁。通过“不知”一词,传达出一种不经意间被自然规律改变的感觉。 2. “隔岸何人尽日看”: - 关键词:隔岸、尽日看 -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理解,同时注意注释,赏析诗句,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作答。 题干中已给出诗句,首先要注意诗的格式,是七言绝句。“车辙辚辚过别山”,写远行之人经过别山,车辙声隆隆,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悲凉。“满林霜叶映红颜”,描绘出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图画,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题赵子昂仿张僧繇笔意" - 注释:“题”指的是题目,“赵子昂”是赵孟頫的字,“张僧繇”是中国著名的画家,以画作《维摩诘像》闻名。这句诗表明这首诗是为了模仿张僧繇的画风而作。 - 赏析:通过使用“仿”这个词,作者表达了对张僧繇作品的敬意和学习的态度。 2. "寒云淰淰碧峰攒" - 注释:“淰淰”形容云层厚重、密集的样子。“碧峰攒”则描述了山中翠绿山峰的聚集景象。 -
草堂仍著薜萝遮,地僻林深有此家。 只道春风吹不到,门前依旧落松花。 注释: 1. 草堂仍著薜萝遮,地僻林深有此家:草堂仍然被薜萝遮挡着,地处偏僻的山林深处有一座这样的房子。 2. 只道春风吹不到,门前依旧落松花:只以为春风吹不到这里,但门前依然飘落着松花。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山中隐逸生活的诗。诗人以“草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诗人用“草堂”作为背景
【注释】 北苑:唐玄宗所筑的离宫,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董北苑:这里泛指北方的名园。 树密重重万壑深:树木茂密层层叠叠,像万条山涧。壑(hè):山沟。 清溪决决更穿林:清澈的溪水淙淙地流淌着,又穿过树林。决决:水流声。 行人曳杖频回首:走路的人拖动拐杖频频回头。曳(yè)杖:拄着拐杖。 隔岸黄鹂送好音:隔着江岸,黄鹂鸟送来美妙的声音。隔岸:隔着水,指江岸。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然后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等。本题要求赏析“山楼开处映晴霞,消夏虚明水阁斜。”两句诗,注意从修辞、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句“山楼开处映晴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句“消夏虚明水阁斜”。“消夏”指消暑,夏天天气炎热,这里指夏天的天气凉爽;“虚明”指空明、明朗
【注释】 1.虞山: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南,有黄子久的《秋山图》和王蒙的《溪亭山水图》。题画诗多写画中景物,这里指《虞山秋晚图》。太朴先生:明末画家钱谦益号太朴。 2.古树:指虞山上的古树。尽:全,都。归:到、入。 3.人家:指虞山下的小村。常在:经常。水声:指涧流的水声。 4.数行旅雁:数只飞过的雁群。旅雁:迁徙的鸟群。 5.招提:佛教寺院。倚碧空:依傍在青天白云之中。 【赏析】
题黄子久海岳庵图 元章翰墨世称良,近代痴翁更擅长。 海岳尚余清胜在,一江秋色两微茫。 注释: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绘海岳庵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元章:这里指的是南宋画家马远,他的画作以山水为主,笔法简练,线条流畅,被誉为“马一角”。 翰墨:指书写的笔墨,也常用来比喻文才、书法。 近代:指现在的时代,也指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痴翁:形容人痴迷于某事。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