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依据具体的诗歌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答案。解答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作者的情感等来分析。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通过写自己身处江湖而心怀魏阙,忧念世事与心事,感叹人生之无常,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不满的苦闷和愤懑之情。 译文: 秋日的景色尽在眼前了,西风已经吹遍海东天。
【注释】 輶轩(yuān xuān):古代的一种轻便车。此处借以指代诗人自己。 蜀妓:四川的妓女。 棘里:洛阳东面的一个县,名棘阳。 新雨:刚刚下过的雨。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这里指代沦陷于金国的中原地区。 弟与兄:作者自称及他的哥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奉和词伯即席之作时写下的。当时作者正被朝廷贬谪到岭南,而词伯却来到岭南,于是两人便相邀作诗。此诗即是应和之作,表达了对国破山河碎
注释: 1 延平王祠访梅:在延平王的祠堂里寻找梅花。 2. 东阁无人何逊查:东阁无人时,我如同何逊一样去查探(何逊是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著称)。 3. 扬州梦觉事全非:从梦中醒来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4. 争禁蜡屐寻芳讯:争相用蜡制的鞋子去寻找梅花的消息。 5. 南北有技分冷暖: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能力区分冷热。 6. 江山无地著芳菲:江山大地没有地方可以种植花草。 7.
【解析】 此首诗是作者在闽中与词伯即席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一句写自己在海上行吟,以海为伴;第二句说自己的文章如鲲岛之鸣声一样传扬四海;第三句说人们思念着故国衣冠旧事;第四句说岁月流逝,水浅了蓬莱山,岁月也更易了;第五句说经历劫数的巨鼍盘石已腐烂,老马伏槽哀鸣;尾联说桑榆未晚,何时能回来收成?最后感谢闽中父老兄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答案】 ①千里:指从京城到闽中,相距甚远。
东阁无人何逊查,扬州梦觉事全非。 争禁蜡屐寻芳讯,独对寒祠吊落晖。 南北有技分冷暖,江山无地著芳菲。 可怜月冷春深夜,一片香魂何处归
孤负輶轩此一行,相逢楚客各吞声。 樽前蜀妓歌非旧,棘里铜驼世已更。 新雨有心滋草长,流莺何意傍春鸣。 空馀一掬伤时泪,望断中原弟与兄
谢维岩,字瑞琳,号籁轩,又号石秋,以号行。 台湾台南市人。 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是年与许南英、蔡国琳、赵钟麒等人共组「浪吟诗社」;日本治台之后,又于明治三十年(1897)与连横、李少青等人重振该社。 明治三十九年(1906)应连横之邀,担任《台南新报》汉文部主笔;同年秋天,因老成凋零,台南地区汉诗人另组「南社」,由谢氏担任干事之职,为该社重要成员。 大正三年(1914)前往中国旅游
谢维岩,字瑞琳,号籁轩,又号石秋,以号行。 台湾台南市人。 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是年与许南英、蔡国琳、赵钟麒等人共组「浪吟诗社」;日本治台之后,又于明治三十年(1897)与连横、李少青等人重振该社。 明治三十九年(1906)应连横之邀,担任《台南新报》汉文部主笔;同年秋天,因老成凋零,台南地区汉诗人另组「南社」,由谢氏担任干事之职,为该社重要成员。 大正三年(1914)前往中国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