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永华
杂兴 《杂兴》 诗一: 猗猗萱草花,郁郁荆树林。 宛宛女贞枝,恻恻卷葹心。 自谓永不衰,托根在同岑。 人事忽乖迕,霜霰遂见侵。 注释: 这首诗通过描写萱草、荆树等植物的生长状态,以及女贞树枝叶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感慨。诗人自认为生命永不衰败,但人事的变化却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奈。最后一句“霜霰遂见侵”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现象对生命的侵蚀。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
杂兴 仕宦囊金帛,商贾争锥刀。 富厚众所归,趋之非一朝。 子弟夸玉馔,宾从御狐白。 岂知冻死骨,藉藉满草泽。 恶盈固天道,多财为害患。 百年会有尽,膏火相熬煎。 钵饭熏毗邪,同食故不儩。 愿此檀施开,功德难思议。 注释: 1. 仕宦囊金帛,商贾争锥刀。 - 仕宦:指官场中的官员。 - 囊金帛:携带金银财宝。 - 商贾:商人。 - 争锥刀:争夺小利益。 2. 富厚众所归,趋之非一朝。 - 富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其内容为: 杂兴 边郡荒以寂,土风清且敦。 叛夷一朝集,守兵焉复存。 叔兄何慷慨,辞诀堂上亲。 竟为侍中血,宁惭温序魂。 余时负母出,逾垣若有神。 岂知质孱弱,忽然已忘身。 全家赴清池,誓不为瓦全。 提携出重险,祐助感自天。 至诚岂能格,忠义固所安。 安得惇史笔,垂光照重泉。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第一句:边郡荒以寂,土风清且敦。 【译文】
【注释】 杂兴:诗体名。多咏时事。 岁:每年。 衰:凋零。 求鱼:比喻寻求人才。乾谷,地名,在今陕西乾县。传说周文王曾到该地访求姜尚。鲲鲕:大鱼。 利不自地出,亦不自天来:意指“利”来自人民,而非君主。桑孔,人名。 桑孔精心计,利源自兹开:桑孔善于经营,因此能获得财富。 《盐铁论》:奏代政治家桓宽所著。 斟酌:斟酌。 《盐铁论》:奏代政治家桓宽所著。 两府:宰相府、御史府。 斗筲(sháo)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读懂原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相关内容,并加以理解作答即可。 “浙江指滇池,计程乃盈万。先君赋行役,边徼扬令问。”意思是:长江之水奔流到滇池,从江南到滇池的行程有一万多里。我的先父因为出使远方而奔波劳累,在边疆传扬朝廷的号令。“浙”“江”即指长江,“滇池”即云南的昆明湖,这里泛指滇池一带,是诗人家乡所在地
杞人忧天倾,鲁女忧园葵。 杞国的人担心天会倾斜,鲁国的女子担心园里的葵花。 漆室倚柱啸,岂复中顾私? 在漆制的屋子中倚柱而啸,难道还能顾忌自己的私利吗? 微生饰笃陋,亦荷造物慈。 微生修饰自己的愚陋,也享受着造物主的慈爱。 况复借光宠,出入有羽仪。 更何况借助着光宠的恩泽,出入时都有华丽的仪仗。 瞽诗及夜诵,良意有所规。 《诗经》和夜晚诵读的诗歌,都包含着善良的意图和规矩。 虫蚁示赤心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出自《古风》组诗之五。全诗共四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组,共有八个韵律单位。 注释: 1. 昆仑与玄圃:指神话中的仙境昆仑山和传说中的神仙居所玄圃。 2. 王母台:指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 3. 云和扬妙音:形容声音美妙,如云般飘渺,如音乐般动人。 4. 容成进玉杯:容成子,又称容成公,相传他是古代的炼丹术士,以炼制玉杯而闻名。 5. 双材悲不纳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其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在边疆地区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以及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 第一句"汉译四万里,博望开其源"描绘了汉朝时期,中国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已经达到了四万里之遥,而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开端。 第二句"遂建都护号,复设戊己屯"则表达了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设立了都护府和戊己校尉等机构,这些机构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边防作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与绚霞嫂离别后写的。全诗共五十六个字,分四节,每节八句,每句七个字,每句五个词,节奏感极强。 首联写别离之苦:“人间最苦是别离,一别如何遂二期。”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别离,一别之后何时能再相聚呢? 颔联写鸿雁传书的典故:“天边鸿雁忽飞至,新诗慰我长相思”。鸿雁南飞,传书万里,诗人以“鸿雁”起兴,抒发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颈联和尾联分别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以及诗歌的鉴赏能力。此题考核选取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核学生对诗歌的诵读能力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中“班惠传家学”是说班彪继承父亲班固的事业,“岂惟富文词”是说他的文学才华不仅限于写作文章,“和熹实受业”是说和熹帝实际受到过班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