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巩道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然后结合具体的诗词语言环境,从炼意、炼字、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此题中,“江上送汪鐏石”一句中的“思归买得片帆轻”,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缘由:因为想念家乡而买得片帆,准备回乡了;“烟树苍茫雨后晴”两句描写了江南水乡雨过天晴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与刘任远之间深深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心经离别已知灰(第一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与刘任远离别后的心情,已经如同心经一样灰暗了。"心经"是一种佛教经文,通常用来表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知灰"则表示这种心境已经变得非常沉重。 却有愁肠日九回(第二句) 尽管心情已经如此沉重,但是每天还是会有无数的忧虑和思绪在心头盘旋,就像一条愁肠在不停地旋转
译文: 紧闭的门窗常绕着落花枝,心绪里总是记着青阳,无法期待。 在愁苦中只有孤独的影子相伴,梦中吟诵的是故人的诗句。 天高远自古都让人感伤命运,海遥远从今更让人伤怀别离。 仍有穷途之时的双泪存在,临风弹与步兵知。 1. 注释: - “闭门长绕”:指长时间围绕在门窗周围。 - “落花枝”:比喻飘落的花瓣如同树枝一样。 - “青阳”:可能指的是青春或者美好时光,也指青阳宫,古代帝王避暑之处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结合注释进行分析。 “鸿文”“玉面”都是对高鼎仲才情的赞美,是对他才华的称颂和肯定;“正妙年”表明高鼎仲正值青春年少,才华出众;“云碍水”形容其才学如云遮月,不可直视;“长似月登天”形容其才思敏捷,才气横溢;“贪寻前梦惟凭酒,爱寄新诗自写笺”是说高鼎仲喜欢饮酒作诗,醉心于自己的创作;“无恨暮帆惆怅处,一声横笛乱江烟”是说高鼎仲喜爱江上风景
九月黄花十月开,轻寒不觉已冲梅。 殷勤谁送篱边酒,寂寞空吟掌上杯。 溪色远移残照入,笛声斜带晚鸦回。 人生容易头如雪,为谢青铜暗里催。 注释: 1. 九月黄花十月开:指菊花在九月盛开,到十月依然开放。 2. 轻寒不觉已冲梅:微风轻拂,梅花未觉寒冷,已经受到冲击。 3. 殷勤谁送篱边酒:殷勤地是谁送来了篱边的酒? 4. 寂寞空吟掌上杯:孤独地坐在桌前,空有酒杯却无人相伴。 5. 溪色远移残照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访鹤亭隐者 潮雨纷纷湿落晖,残红沙鸟一齐飞。 过桥欲访渔人笛,入谷先寻隐者扉。 注释:潮雨纷纷湿落晖,残红沙鸟一齐飞。——描写了作者在雨中行走,看见落日余晖和残红沙鸟一起飞翔的景象。过桥欲访渔人笛,入谷先寻隐者扉。——描述了作者要过桥去拜访渔人,并要先进入山谷去寻找隐者的住所。妇向酒炉垂犊鼻,儿从田舍拂牛衣。——描绘了妻子正在烧酒炉边
【注释】 凄凄:形容风雨的凄凉。式:古时人名;祖侄:指作者的兄弟,这里指作者自己。敝庐(bì lú):破旧的茅屋。梅: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腊日送别兄弟,表达了对兄弟的深情。首句写腊日送别,次句写兄弟买舟欲归,第三四两句写冬去春来,兄弟归乡的情景,最后写兄弟归家后的美好情景。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这首诗是李子将寄给友人的,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几回良会几离忧,今日离忧一倍愁。” - 良会:美好的会面或相聚。 - 几回:多次或多次。 - 离忧:离别带来的忧愁。 - 今日:今天。 - 离忧一倍愁:由于今天的离别,之前的离别所带来的忧愁更加深了。 第二句:“见弃渐知年老大,思归方悟世迁流。” - 见弃:被抛弃或不被接受。 - 年老:年纪大。 - 思归
秋日李远及偕侄东宛过访山堂即别二阮同行入竹林,野人门巷正秋阴。 不嫌酒薄篱边买,忽觉花香风际寻。 半日车骑淹陋室,十年心事上孤琴。 欲知别后愁如许,今夜归潮问浅深。 【注释】 二阮:指作者的两位友人。 竹林:指隐士的居所。这里泛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野人门巷:形容隐士的住所简朴。 不嫌酒薄篱边买:不嫌弃酒味淡薄而到篱笆旁边去买。 忽觉花香风际寻:忽然感觉到一阵香气在风中飘来。 车骑:指作者的侄子
诗句原文: 苍鹰闻道已辞韝,归去云边不可留。 一击便能惊众鸟,孤飞何必待高秋。 搔无短发花争笑,佩有长虹雨尽收。 未载金装先出粤,几时重倚尉佗楼。 翻译: 苍鹰听说有人已经离开了它的巢穴,它想回到云的那边也是不可能的。一旦发出攻击,就足以惊动所有的鸟类。独自高飞,又何必等到秋天呢?即使没有华丽的羽毛,也能在花中欢笑;即使不戴金饰,也能在雨中收集彩虹。还没装载金饰就已经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