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倩陈石亭作小园景三首·其三》是明朝孙承恩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陈石亭的赞赏之情以及他对小园景色的期待和憧憬。 1. 古今人物何相远: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古今人物距离的感受。古人与今人之间存在着时间的差距,使得两者之间难以产生共鸣。 2. 代往年徂迹故真: - “代往年”指的是过去的年代,“徂迹”则是指过往的痕迹或经历。这里的“故真”意味着那些过去的经历仍然真实地存在于诗人的心中。
注释: 落日,即落日的余晖。肩舆(yāo),古代的一种人力车。古道,即古老的道路。西,方位词,向西。急风,即狂风。残叶,即凋零的叶子。乱乌,即乌鸦。剪烛,即点燃蜡烛。邮亭,即驿站。细读,即仔细阅读。邯郸,地名,这里指代邯郸老人。小述,即简略叙述。三首,即这三首诗。 赏析: 首句“落日肩舆古道西,急风残叶乱乌飞。”描绘了一幅落日时分,诗人乘坐着肩舆沿着古道西行的景象。这里的“落日”
注释:天时人事都相互交错,肉食者又怎么知道百姓的饥寒。 不用去观察民间风物,只看看墙上老人写的诗就知道了。 赏析:首句“天时人事互差池”,是说天时和人事都相互交错,互不相让。这里用“差池”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天灾人祸频发的无奈与感慨。次句“肉食谁知念阻饥”,是说当权者却不知道百姓饥饿的痛苦。这里的“肉食”指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念阻饥”则是说他们却不知道百姓因为饥荒而流离失所的痛苦
【注释】: 襄阳:古郡名,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寄杨伯清地官四首》之一。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关键词注释: 泱泱云水渺通河,南北冠裳日日过。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宽阔的江河画面,云水浩渺,仿佛与天地相连。诗人通过这样的画面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宽广和超脱,也表达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愉快心情。这里的“泱泱”形容江河波涛浩荡,“渺通河”则表示江水与天空相接,无边无际。“南北冠裳”指代的是不同地区的官员们,他们身着不同的服饰
【注释】 荒园数亩倚江郊,:指诗人的住宅,位于江边。 两载梦思空郁陶,:两年多来因思念家乡而郁郁不乐,形容思念之情深重。 我欲移来图里看,故烦陈子一挥毫,:我想把这块土地移到画卷中欣赏,因此麻烦你给我画一幅画。 【赏析】 《倩陈石亭作小园景四首》是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写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并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诗人在诗中以故园作为思念的对象,通过想象故园中的景色和变化
【注释】: 1. 沙河值雨小憩蔡老家:诗人在沙河值(等候)雨停,在蔡家老舍小憩。蔡家,指作者的好友、同郡人蔡襄。 2. 斜日乱云飞:斜阳下的云彩像被风吹散一样乱飞。 3. 霭夕霏:傍晚时分云气迷蒙如烟,飘荡不定。 4. 赖有主人能款客:幸亏主人热情好客。 5. 不教泥土污征衣:不把泥水弄脏衣服。 【赏析】:本诗描绘的是一幅沙河值雨时小憩于友人家中的画面。首句写景,平川上的夕阳被乱云遮掩
【注释】 1. 蔡老家:诗人的邻居蔡襄,字君谟,北宋著名书法家。 2. 元非俗:即“非俗”,指不是平庸的人。 3. 楼上欣看满架书:意谓主人喜欢读书,在楼上可以看到满书架的书。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性诗,通过写蔡襄对诗人的款待,表现了诗人与邻居之间的友好关系。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风格自然朴实。 诗中首句写诗人到蔡家小憩时的情景。第二句写蔡家的门庭,门前经常有达官贵人的车马来往
注释: ①摇落枯葭战晚秋:秋天到了,芦荻开始飘零凋落。摇落,飘摇降落;葭,芦苇。 ②浴凫(fú)飞鹭两悠悠:野鸭和白鹭在水里游玩,悠闲自在。 ③只疑身在江南地:只觉得好像自己来到了江南一样。 ④泖(mǎo)上飘然一叶舟:形容像一只小船在水面上飘荡。泖,湖名。 赏析: 《过献县》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小诗。首句“摇落枯葭战晚秋”写芦荻在秋风中飘零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意境
【注释】 杨伯清:杨师道,字伯清,号静轩。 地官:官名,即地志。 四首:本诗是组诗的第四首。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一幅描绘春天景象的地志图。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平仄相对,音节铿锵。 首句“傍市楼台对日悬”,写诗人站在高楼临窗眺望,只见太阳悬挂在楼台上。“傍”字用得很妙,写出了诗人站在高楼上的位置。 第二句“春风杨柳拂轻烟”,春风和煦,吹绿了柳树,吹拂着飘动的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