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是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题蒋陵池上斑竹》。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译文: 蒋陵池上斑竹 - 描述蒋陵池边的竹子,它们在池上生长,颜色斑点分明。 万古苍梧泪,斑斑竹上头。 - 竹子上的斑点就像眼泪一样,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何缘湘岸景,还在蒋陵丘。 - 湘岸的风景已经不复存在,只有蒋陵的景色依旧存在。 翡翠晴如洗,琅玕润欲流。 - 翡翠和琅玕(一种美玉)在阳光下闪耀,仿佛被清洗过一样。 当年人不见
田家杂兴五首 竹外四三家,通江径路斜。得钱新买犊,就水屡移车。稚子晴探椹,荆妻早种瓜。日高初饱饭,种火去烧畬。 注释: 竹外四三家:竹林外的四三家。 通江径路斜:通往长江的小路弯弯曲曲。 得钱新买犊:用钱买了一头牛。 就水屡移车:在水流中多次移动车子。 稚子晴探椹:小男孩在晴朗的天气里去摘樱桃。 荆妻早种瓜:妻子早早地开始种瓜。 日高初饱饭,种火去烧畬:太阳高照时刚刚吃饱饭后
【注释】:逶迤:弯弯曲曲。百结:形容衣服破旧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组写农家生活的诗。全诗五首,每首都描写了田家生活中的某个片断或细节。 第一首“竹底径逶迤,人来犬未知”。竹底,竹皮的下面;逶迤,曲折。这句的意思是说竹林底下的小路弯弯曲曲,有人来的时候,狗儿还不知道。这两句写的是田家的环境。 第二首“天寒樵事苦,雨湿饭香迟”。樵事,打柴的事情。这句的意思是说天气寒冷,打柴的工作很辛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然后明确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的时候,要仔细辨别选项,注意“对”与“错”、“是”与“非”之间的区分。 此题中,“望武山佑仙观”是首联,写景兼点题。首联先以天上的神仙府、人间的道德门为引子(总领下文),接着写“水分千涧远”,水势浩荡,水流湍急,从远处看如同一条大河
注释: 1)耕樵无远地,嫁娶止比邻:耕田和砍柴不需要走很远的路,结婚和成亲也不需要离开邻居。 2)山果随归惯,溪鱼入馔频:山里的果子随手可得,溪边的鱼儿经常上桌。 3)教疏难尽礼,俗朴易居贫:教育简单,礼仪不多,生活简朴容易忍受贫穷。 4)但祝时年好,烧钱拜社神:只希望每年能过得顺利,烧纸祭拜土地公或社神祈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描述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方式,耕田、砍柴
秋夜忆禾川旧友 迢迢江岭外,千里故交情。 人宿沙连驿,乌啼树绕城。 云开疏雨断,月落众星明。 独对萧条夜,寒螀不可听。 诗句翻译: 1. 迢迢江岭外,千里故交情。 - “迢迢”意为遥远。“江岭”指长江和岭山。“千里故交”指的是与朋友的深厚情谊,即使相隔千里也不变。 2. 人宿沙连驿,乌啼树绕城。 - “沙连驿”可能指的是在沙漠边缘的驿站。“乌啼”是指乌鸦的叫声
【注释】 夏夜忆九成姻兄:夏夜想起远在成都的姻亲。 凉灏:凉爽的云。 素云:洁白的云。 移床嗔竹影:把竹的影子移到床上,表示生气。嗔(chēn):生气,发怒。 掩袂惜荷芬:遮住手绢儿怕荷花香气飘散。 酒店沙头静:旅馆门口沙地上很安静。 渔灯浦口分:渔船上点着灯火,从河口分开。浦口,水边。 故人隔江水:故人在成都,隔着江水相望。 何事久离群:为什么这么久不在一起呢? 【赏析】 《夏夜忆九成姻兄》
注释: 秋日赠别西溪故友 :秋天的一天,我送给你一首诗。 一剑南游惯:我曾在南方用剑行走过很多地方,习惯了。 山行秋始凉:在山上行走,秋天才开始感到凉爽。 草枯泉脉见:草都枯萎了,泉水流淌的纹理才能显现出来。 树合地形长:树木和大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各种形状。 去马冲残雨:离开时,马儿冲过了残留下来的雨水。 归鸦背夕阳:回巢的乌鸦面对着落日。 临岐更何语:来到岔路口,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赏析:
仲夏日暮忆胡筠客金台 仲夏时节,夕阳西下,我思念着远方的友人胡筠。他在金台之地,不知此刻是否也感受到了我的思念之情? 清风轻拂竹门,带来一丝丝凉意,仿佛是那清凉的风儿在诉说着我的思念。我身着薄衣,却依然感到一丝细汗,这可能是因为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吧。 莲池中盛开着美丽的荷花,它们在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而那些疏落的荷叶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我想
【注释】 山居:隐于深山中的居所。薛萝:一种草,可作衣服和帽子。防秋:指边防,即防御秋凉。征鸿:远飞的鸿雁。防秋尚拥戈:指边境地区的士兵还在持戈待战。 【赏析】 此诗为隐居山居之作。首联写隐居山居,“幽居隐薜萝”是说隐居于山林之中,穿着薜萝做成的衣服,过着闲适的生活。颔联写月夜,云开雾散,天空晴朗,星斗闪烁,月亮从河面上流过,诗人在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