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罗四明
【注释】 突屼:突兀高起。 苍茫:形容山野或景象的广阔、迷茫,也指天空无云的样子。 浪花浮:波浪拍打着沙滩。 沙岸:沙滩。 冈山域:即高山。 潮门:潮水冲开的门户。 鹿耳湫:位于今福建省厦门市,原名石室,因形似鹿耳朵而得名。 岑楼:高耸的楼阁。 敷化:教化,施政教化。 溯游:游览。 【译文】 突兀的孤城是古老的渡口,在苍茫中独立于水面的波纹上。 南通是沙岸和高山的交界,北锁是潮门与海中的鹿耳湫。
【注释】 ①蛮娘:古代称南蛮、西南少数民族妇女。襁负:背负在怀中。小番娃:指小蕃人或少数民族的儿童。 ②拥立:扶持,站立。低檐:低矮的门檐或屋檐。语笑哗:谈笑风生。 ③遮莫:即使的意思。蓬头并跣足:头发蓬松,赤脚,指贫穷人家。 ④鬓边花:鬓发上插的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里一个少数民族孩子的生活画面。首句写这个孩子由母亲抱着,在门檐下站着,他的母亲是南蛮(即西南少数民族)妇女
【注释】: 1. 孟阳佳句写疏棂(mèng yáng jì zhuō shū líng):孟阳佳句,指孟阳的诗句。疏棂,即“疏棂窗”,一种窗户形式,有格子状的窗格。 2. 刺眼晴霞散作屏(cì yǎn qīng xī sàn zuò píng):刺眼晴霞,形容晴朗的天空中色彩斑斓,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散作屏,意为像屏风一样将美丽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山色照来千仞碧(shān sè
【注释】 拈香:拈着香炉,表示恭敬。负弩致殷勤:背着弓箭向使君献殷勤,表示忠诚。番社: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糍盘:用糯米蒸成的糕,这里特指糍粑。含欣:含着高兴、欣喜之情。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赴北路时,表达了作者对少数民族的关心。首句以“拈香”为引子,点出去向和时间;二句写路上所见,表现了作者对少数民族的关切;三句写沿途的景况,表明少数民族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最后两句则写到达目的地以后
注释: 大甲溪深未易过:大甲溪很深,难以渡过。尤憎虎尾聚奸多:尤其憎恨那些聚集在一起的坏人。 年来设戍勤持护:近几年来设置哨所,勤奋地保护着。一道长光映绿莎:一道长长的光线照耀在大地上,绿色的草丛中闪烁着光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诗。诗人以“深”和“长”两个词语来形容大甲溪的深度和光线的长度,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大甲溪的美丽景色。同时,“未易过”、“尤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高篇三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诗句解释: 1. “登台披素抱” - “登台”指的是登上高楼或高处,“披素”意味着穿戴白色的衣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穿着丧服,因为古代有在丧事中穿白的传统,而“抱”在这里可能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哀痛与不舍。 2. “极目惕深衷”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极目远眺,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不安。这里的“极目”表示远眺的动作
【诗句释义及译文】凤山八景之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清晨,当第一缕晨光划破天际时,一只小船在江面上悠然地荡漾着,仿佛是在与晓风为伴。远处的山峦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秀丽,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第二句诗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象。江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出了天空中飘动的白云。而那宽阔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白色的浮萍,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凤山八景 石秀冈峰木向荣,猱升鹭宿有馀清。日临古干苍虬象,风拂新条佩玉声。忆我也曾拖小屐,阿谁尝复识殊名。海航遥指葱茏处,绝胜王维画里行。 - 注释: 石秀冈峰木向荣:描述的是凤山的岩石和森林,其中树木繁茂,生机勃勃。 猱升鹭宿有馀清:形容山林中的猿猴和鹭鸶在清晨时的情景,它们栖息在树上,显得格外清新宁静。 日临古干苍虬象:描绘的是日出时分,阳光照耀在古老的树干上
【注释】 凤山:指江西南昌城北的凤凰山。八景:指凤凰山周围的八处名胜。高张:高扬。接天:连接天空。好(hǎo):美好,佳。霏微:雨细而密。淑景朝:美好的天气早晨。带露沾濡:沾湿了露珠。高下陌:高低不平的田埂。随风激荡:随风飘动。去来潮:指江水涨落。山家药笋肥今日:山上的竹子长出了嫩笋。小阁琴书润此宵:晚上坐在小楼里弹琴读书。贤令尹:贤能的宰相。溥将膏泽慰清寥
这首诗描绘了凤凰山的八景,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 第一句“一峰屏立碧摩空,远峙苍茫返照中”描述了山峰高耸入云,宛如屏风般矗立在蓝天之下。第二句“残彩参差同冷烧,馀光缥缈逐回风”则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山上,色彩斑斓如同燃烧的火焰,而余光在飘动中随风而去。第三句“林泉彻处疑霞罩,岩壑辉时类锦丛”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泉水清澈透明,仿佛被霞光笼罩,而岩石峡谷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犹如锦绣般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