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台披素抱,极目惕深衷。
鹿耳雄关险,鲲身铁锁崇。
汤汤洪浪渺,霭霭白云蒙。
报国惭才菲,丹诚竭海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高篇三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诗句解释:

  1. “登台披素抱” - “登台”指的是登上高楼或高处,“披素”意味着穿戴白色的衣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穿着丧服,因为古代有在丧事中穿白的传统,而“抱”在这里可能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哀痛与不舍。
  2. “极目惕深衷”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极目远眺,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不安。这里的“极目”表示远眺的动作,而“惕深衷”则描绘了一种内心的恐惧或担忧。
  3. “鹿耳雄关险” - 这句描述了雄壮的关口(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关口或要塞),以及它所面临的危险。这里的“鹿耳”可能是指某种动物的耳朵形状或地名,而“雄关险”则强调了其壮丽与危险并存的特点。
  4. “鲲身铁锁崇” - 这句以鲲鹏自比,暗示自己像巨鸟一样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抱负。这里的“鲲身”指的是巨大的身体,“铁锁崇”则形象地描绘了坚固的防御设施。
  5. “汤汤洪浪渺” - “汤汤”形容水流浩大,“洪浪渺”则意味着波涛滚滚,无边无际。这句诗描绘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6. “霭霭白云蒙” - “霭霭”形容天空中云彩浓厚的样子,“白云蒙”则描绘了天空被云雾笼罩的景象。这句诗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气氛。
  7. “报国惭才菲”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谦,认为自己不足以为国效力,感到惭愧。这里的“报国”指的是为国家效力,“才菲”则表示才能不足。
  8. “丹诚竭海东”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忠诚于国家的决心,愿意将自己的忠诚之血奉献给国家,就如同大海一样广阔深远。这里的“丹诚”指的是赤诚之心,“竭海东”则意味着将全部的忠心都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登高远眺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自我反思。诗人以丧服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同时,他将自己比作鲲鹏,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辽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