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锡
【注释】: 1. 梧州公署新作竹亭喜汪二府诸公见过首尾吟二章其二 我有尘襟何处开,竹亭长夏思悠哉。 疏帘日为看山卷,方帽时因避暑来。 2. 诗到忘情空对景,酒缘多病省贪杯。 3. 自怜浮浪君休讶,散局元非用世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梧州公署新作的竹亭中,与汪二府诸公相见而作的。首章抒发了作者对于自己清高脱俗、远离尘世的志向和情感;次章则是描绘了作者在夏日里,看到窗外的美景而感到陶醉
``` 绝险方钩栈,图成落此年。 传通三舍近,功满万人缘。 注释: - 绝险方钩栈:形容地势极其险要,需要用钩子和栈道来连接。 - 图成:意味着完成了图纸或者计划。 - 落此年:指这一年完成或者实现了什么。 - 传通三舍近:意思是通过三座小山之间的距离,可以传达信息。 - 功满万人缘:意思是完成的工作使得万人受益。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符锡的作品《勉诸耆民闇浈阳峡路小诗十首》中的第六首
注释翻译: 第一首诗中,浈水(指浈江)多次被山峡封住,船工不敢来这里。从现在起,开通栈道(即架设木排或竹筏),拍手欢呼登上鱼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浈江峡谷中乘船的情景。他看着浈江被峡谷阻隔,船夫不敢轻易前来;但如今有了栈道,可以顺利通行,于是诗人不禁拍手欢呼,登上鱼台观赏美景。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交通不便的问题,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 1 晓发石桥,问程当宿丽阳:清晨从石桥启程,询问行程当在丽阳住宿。丽阳可能是指地名,也可能是诗人临时决定的目的地。 2. 偶值故人,论诗马上:偶然遇见老朋友,两人一起讨论诗歌。“论诗”可能指的是对诗歌的评论或创作;“马上”则强调了时间紧迫和环境的快速转换。 3. 不觉越关,从者为之绝倒:不知不觉地已经越过了关卡,周围的人都为此感到惊讶和赞叹
诗句原文: 美酒倾玉壶,尽日梅根坐。 醉问把壶人,和靖何如我。 注释: - 美酒倾玉壶:形容酒非常醇美,像玉制的容器一样珍贵。 - 尽日梅根坐:整天都坐在那里享受着美酒,表达了诗人沉醉于酒中的情景。 - 和靖何如我:询问与自己一同饮酒的人(把壶人)相比,自己如何。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符锡所作的《梅轩次晋叔韵二首·其二》,通过描绘美酒、梅花等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
【释义】:在峡山开辟有道路,峡路等待着贤人们。 谋划的事情影响千秋万代,名声流传万年。 【注释】:峡山:指三峡。 诸:诸位。 耆民:年长有德的民众。 闇浈阳峡路:暗指三峡。 小诗十首:这里指《勉渚耆民》诗中的前十首。 其一至其九:这是诗人写给年长有德的民众的诗,共有十首。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峡江两岸年长有德的民众的诗篇。诗人首先对峡谷的开辟表示由衷的祝贺与感谢,然后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注释:在这条辟鱼台路,诸位不要担心困难。如今浈峡险峻的山峰,已经不在牯牛滩了。 赏析:这首诗以勉励之词作结。诗中说如今浈峡险峻的山峰,已经不再是昔日著名的牯牛滩了,这既肯定了作者对浈江上游一带的熟悉程度,又表明诗人对于当地自然地理变迁的认识,同时流露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
《姑苏留别子公》是明朝诗人符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翻译: 1. 诗句解读: - 欲别未别吴山前: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但又未能真正告别的心情。这里的“吴山前”可能指的是苏州的山水,诗人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回忆。 - 预作相思萦昼眠: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里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对子公的深情厚意,而“萦昼眠”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不安。 -
诗句: 腊尽春回北上期,联鞯谈笑竟忘疲。 两三烟柳十家市,到却丽阳殊未知。 译文: 腊月已经过去春天重新回到北方的时候,我们骑马谈笑竟然忘了疲倦。 两三棵烟柳掩映着十家集市,我们到达了丽阳却不知道那里的情况。 注释: 1. 腊尽春回:指季节更替,冬天结束,春天开始。2. 联鞯谈笑:形容旅途愉快,马鞍和缰绳都显得轻松自在,谈话笑语不断。3. 两三烟柳:形容柳树的枝条轻轻摇曳在烟雾中
注释: 大事难道吝惜花费,小人常常害怕劳累。 劳累多了功业才茂盛,花费重了事业才能高。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当时一些不务正业的官员和士大夫的讽刺诗,通过“劳费”二字来比喻他们的品行。全诗语言平实、质朴,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