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凯
花枝不减去年红,妾貌今年似不同。 游子不归花又落,年年人老怨东风。 此诗通过描绘花的形态,表现了花的情感和生命状态,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花的深深眷恋。同时,通过对“游子不归”与“年年人老”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感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哀叹。诗中的每个词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色彩,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中花朵的生命状态及其背后的哲理。 译文: 花枝依然保持着去年夏天的艳丽
``` 明 军中乐二十首有序 其十五 春游 行春小队拥材官,尚觉边城草色寒。 马度水来抛玉勒,鸟穿花去避金丸。 注释:春天里,士兵们组成小队前往野外踏青,他们觉得边城的草地上还残留着冬天的寒意。马匹渡过河流时,把缰绳扔向空中;小鸟飞过花朵,躲避那些金色的小圆球。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士兵们在春天里野外游玩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
华堂疏越响朱弦,有女明妆对俨然。 玉斝乱飞翻翠袖,淳于先已醉初筵。 注释:在华丽的大厅里,琴声悠扬,仿佛穿越了千里。一位女子明艳的妆容显得格外醒目。她的袖子随着酒杯碰撞的动作翻飞起来,而淳于先似乎已经醉得忘了自我,沉浸在这个美好的夜晚。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华丽宴会的场景,展现了宴会上的热闹与欢乐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华美的宴席、舞动的袖子和陶醉的人们生动地展现出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战士凯旋班师的诗。首句点题,概括地写战士们报功归来的情景,“万里”,指从军多年;“放马”句,写战士们胜利归来后的喜悦心情。二、三句写凯旋而归,是全诗的重点。“生入玉关”,指凯旋的战士们进入玉门关;“非志愿”,指并不是自愿去打这一仗。这两句是说:战士们虽然不是自愿去打这一仗的,但是打了胜仗以后却感到非常高兴。“高抱乐长征”一句,是说战士们在长期的行军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晓帐晴晖照影孤,桃花片片扑流苏。 一枝镜里犹堪摘,未识狂夫记得无。 译文: 清晨的帐篷被晴日的光辉照亮,映照出自己的孤独身影,桃花像片片飘落的雪花,落在了帷帐周围。在镜中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似乎还有采摘的欲望,但不知道狂夫是否还记得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女子的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她对镜中自己的关注和内心的矛盾。诗中的“晓帐晴晖照影孤”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阳光透过帐篷洒在女子的身上
【注释】 天山:指天山山脉。箭定海无涛:比喻战局稳定,没有波澜。马上旌书:即马上立誓,用旗杆上挂的旗子来表示誓言。幕府:指军帐、军营。强弩:强弓;弓高:古代名将赵括,因善用长弓而著名。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战争胜利的诗篇。前六句是写战斗的胜利,后四句是写将士们立功受赏。全诗以议论开首,点出主题。接着写战斗的胜利,“天山箭定”四字,概括了整个战场的形势,表现了我军在战场上的优势。最后写将士们立功
晓汲过春畦,高梧待凤欹。 瓮思闲凿塺,瓶险畏居湄。 照影香钗坠,蠲烦素绠垂。 寂寥无醉辖,瓢饮共栖迟。 注释: -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汲水的画面,诗人巧妙地将这一日常动作与高洁的人格追求相联系,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向往和追求。 - “汲罢清泉露湿鞋”形象地描绘了汲水后脚上的湿润状态,“碧梧飘叶半空阶”则展现了庭院中梧桐树随风摇曳的景象。 -
《闺中词二十首有序 其十 野航》是明代张元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按照要求的格式,逐句解读这首诗: - 诗句释义:兰桨轻摇莲叶开,孅孅罗袜净无埃。雨云不向巫山去,容与还从洛水来。 - 译文:兰草的桨轻轻摇曳,荷花荷叶迎风盛开,轻盈美丽的罗袜在水面上荡漾,没有一点尘埃。雨云不会向巫山飘去,而是悠然自得地从洛水归来。 - 关键词注释: - 兰桨:指的是用兰草制作的船桨。 - 莲叶开
诗句如下: 山阁凭高罗袂不胜寒, 笑插山花倚石阑。 无限远峰浮黛色, 飞来镜里入眉端。 接下来为您附上这首诗的译文: 登高望远,我不禁感到一阵寒意。我笑着插着山花,靠在栏杆上。远处的山峰被描绘得如黛色一样深沉。那山中的景象仿佛从镜子里飞来,映入了我的眉梢。 注释: 1. 山阁(měi gé):指高山上的楼阁。2. 罗袂(mèi):用五彩丝绸制作的衣带,用以形容衣服的美丽和飘逸。3.
注释: 月,月亮。 昔,过去。 怜,怜悯,同情。 今,现在。 远,远离。 去,离开。 空,空虚。 圆,圆满,完美。 亦,也。 知,知道。 天外,天空之外。 原,本来。 照,照耀。 无奈,无可奈何。 人,人类。 各一天,每个人有自己的时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首句“月昔圆时人共怜”,回忆了过去月亮圆的时候,人们共同欣赏它的美好。这里的“怜”是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