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这是一首写山中游历的七言绝句。 陡觉丛岩暗,猿呼山谷应。 山灵不许留,恍惚惊梦醒。 徘徊影零乱,长啸林木震。 入山难出山,迤逦寻仄径。 斜照射西岚,溪流送清听。 袖携鹫岭云,身惹凤林磬。 返棹放鹤亭,晚风吹阵阵。 回顾两高峰,遥锁晚烟暝。 注释: - 陡觉丛岩暗,猿呼山谷应:突然感觉到山间昏暗,听到猴子的叫声。 - 山灵不许留,恍惚惊梦醒:山神不允许我停留,仿佛是在梦中被惊醒。 -
【注释】 雨霁新草色,对坐兴怡然。 为问元都观,游迹乱云烟。 邀客复心许,齐步夕照天。 平林花枝闹,深院莺语圆。 香车和宝马,相望时流连。 我来傍小阁,煮茗汲清泉。 洗得诗肠净,何愁俗虑牵。 四筵皆颔首,即此妙谛传。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王兹园丈过访并偕登北寺塔的七律。此篇是酬答之作,故在内容上与《其一》有所不同,它更多地表达了酬答者的心意和情怀。全诗以“对坐”始,以“洗得诗肠净”终,结构紧凑
【注释】丁卯: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二十四岁。炎夏:盛夏季节。华屋:华丽的房屋。缚束:约束、拘束。 落日:太阳西下时,天色将黑的时候。江塘:指江河中的水塘。同人话心曲:与同伴谈心。 数武:一两步。几艇:几艘小船。宿:住宿。中有一渔翁:江中有一位渔翁。破网手补独:一个渔夫在修补渔网。 小儿:儿子。沽酒归:买酒回来。炉火炊脱粟:用炉火做饭。脱粟:糙米。 换鱼来:换来的鱼。青钱足:指钱足够了。
【注释】戊辰(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二十五岁):清同治七年。 维扬:扬州。唐时扬州为南都。 阿兄:指兄长王兹园丈。 “无计尽君欢”句:登塔想观赏奇观。 【赏析】此诗写诗人与友人在北寺塔相聚的欢乐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鸟啼客梦醒,侵晨不安席”点明诗人被友约来相聚,因有故人来访而从梦中醒来,又因天将破晓而感到不安心。这两句是说,由于友人的到来,使得诗人从梦中醒来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语言表达及赏析。解答时,首先根据注释可知:这首诗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作者二十五岁时写的,当时他与伯兄游览狮子林,终日品茗。诗中主要写了游山品茗的情景。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 ①坐谈口苦渴——坐在一起谈论口渴。②斋居志苦郁——斋戒居住而心怀郁闷。③五松园——指狮子林。④二者思兼括——两者的情趣都包括在内。⑤园丁结知心——园丁成了知己的朋友
【注释】 有客来故乡,河梁欣携手。 相逢不尽欢,城头沽美酒。 帘影压檐低,糟香透屋厚。 怀袖出家书,殷勤诉前后。 未买故侯瓜,欲种先生柳。 言为我辈陈,尘俗扑百年。 赏析: 此诗写友人来访,作者在故乡与朋友畅谈,饮酒作乐。首联两句写“客至”,点题;二联四句写与客人的谈话;三联写客人留饮;末联写留宿。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深厚,富有诗意
清明 离离花影压栏干,客里春光愁里看。 燕若知归飞上下,月如无浪到团栾。 关山尺素离人梦,风木纸钱丘墓餐。 明日一鞭循祭扫,可怜红泪又难干。 注释: 1. 离离花影压栏干:形容柳树的花朵在阳光照射下,影子斑驳地落在栏杆上。 2. 客里春光愁里看:春天的景色虽然美丽,但在客居他乡的人眼中,它却充满了忧愁和寂寞。 3. 燕若知归飞上下:燕子如果能知道回家的方向,就会自由地飞翔上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师竹由东阳携石洞贻芳卷过访”,师竹,诗人之弟;贻芳,诗人之兄。东阳,今浙江金华;石洞,指戴震。贻芳、师竹二人曾同游戴震家,贻芳为戴氏《水经注》撰序,师竹则作《水经注叙》,后师竹携石洞贻芳卷去而未归还。贻芳来拜访师竹,二人饮酒楼中。接着转至戴海门笠青家,夜归书赠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首先要理解全诗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词分析,例如“师竹由东阳携石洞贻芳卷过访”“灯灺懒不归”“展读消酡颜”等,最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进行赏析即可。 【答案】 译文:师竹从东阳携带石洞贻芳卷来访,我们同席饮酒,然后转至戴海门笠青家,夜归时我赠给师竹这首诗。 灯灺懒不归,归来人睡足。 悄然见卷书,清气扑眉目。 展读消酡颜,郭洞逢石屋。 贻芳终古芳,紫阳花不独。 我本林泉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五十五》。这首诗通过对吴地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 千金墟怀古:我听说在吴地,有一片曾经繁华的遗址,现在却只剩下了一片废墟。 - 道旁樵牧识旧名:我在路边看到那些樵夫和牧民,他们都能认出这个地方的名字,说明这里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地点。 - 库置千金良有以:这里的“库”指的是储藏财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