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注释】 1. 底是:为什么。 2. 梦逢:梦中遇见。 3. 漫云死别:不要说这是生死离别。 4. 暗流香汗:汗水暗流,香气四溢。 5. 关行倦:关山路途劳累。 6. 消瘦浑忘:消瘦得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容貌,形容疾病缠身。 7. 病后容:病后的脸色。 【赏析】 此诗是元代文学家萨都剌的作品。此诗为哀悼妻子的悼亡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无限眷念之情。 首句“底是匆忙梦里逢”,意为妻子在梦中与丈夫相逢
注释: 难得归来归即留,妆台无恙傍床头。 我今夜夜将名唤,不碍灵魂飞上楼。 赏析: 第一句“难得归来归即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诗人说,虽然人已经离去,但是只要他回来了,就一定要留下来陪伴自己。这里的“难得”二字,既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也表达了自己对亲情的珍视和珍惜。 第二句“妆台无恙傍床头”,描述了家中的妆台依然完好无损,就靠在床边
【注释】 惊醒幻境费疑猜:幻境,指梦境,这里指妻子亡故的梦。惊醒,从梦中醒来。 罗帐低垂寂不开:低垂的罗帐在夜深时是静悄悄的。开,动。 又恐常常枯老泪:又恐怕经常落泪。枯老,衰老,多愁善感。 期卿五夜一归来:希望他每五天能回来一次。期,期待。五夜,五天一夜,泛指一段时间。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丧妻之后。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情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当时痛苦的心情。首句写梦醒后感到茫然不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及赏析。 “城外潮惊同梦醒,东来西去数曾经”:城外的海潮惊动了诗人,使他和妻子在梦中惊醒,妻子向东走,他向西行,分别已经多次。 “今时若不分生死,依旧联床夜夜听”:现在如果不再区分生死,就让我们像以前一样,夫妻俩一起躺在床上,夜夜相互倾听。 赏析:此诗是悼亡之作。首句“城外潮惊同梦醒”点明时间地点,暗示了妻子的去世。次句“东来西去数曾经”表明妻子去世后
注释:洗涤衣裳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从此以后我要亲自来洗;即使一件衣服过了十天穿着,也再没有在帘前说换衣服的借口了。 赏析:这首诗是悼亡诗。“浣濯”即洗衣服。作者的妻子去世已经百日,诗人写此诗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开头两句写妻子去世后,自己才第一次知道要洗衣服,并开始亲自洗衣服;中间两联写妻子去世以后,自己再也不能找借口不去洗衣服了,因为妻子在世的时候,总是借口说等衣服脏了再去洗,现在妻子已经去世
诗句赏析 第一句 - 词语解析:习俗难移邻里家。这句诗通过“习俗难移”这一表达,传达出某种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风气或习惯在邻里间普遍存在。 - 背景解读:在中国社会文化中,邻里关系历来被视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彼此间的相处模式往往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深远。 - 情感寄托:作者在此表达了对这种习俗根深蒂固的无奈和哀叹,同时也流露出对改变这种状况的渴望。 第二句 - 词语解析:畴凭正气压群邪
【注释】 谢:推辞,谦辞。铅华:女子化妆用的粉黛。世俗装:指世俗中人打扮的容颜。有物:指某种东西。初偿:刚得到一些满足。薰沐:沐浴。朝天:去拜见君王。应带江南皂荚香:应该带有江南特有的皂荚香(比喻清白的名声)。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 首联:“久谢铅华世俗装,洁身有物却初偿。”铅华即胭脂,这里代指世俗的妆容。诗人说自己长期谢绝这世俗的妆扮,但如今却得到了一些“满足”
【注释】: 1. 两鬓休言对未皤(pāo):指人到老年,头发变白。 2. 柔丝:形容女子的头发。争比泪丝多:指女子的头发与泪水相比更多。 3. 儿媳:女儿的丈夫。分梳:梳理。床下怎教着地拖:指床上躺着的死人怎么能拖到地上。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女的绝句,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首句“两鬓休言对未皤”,以“两鬓”为引子,描绘了诗人自己年老发白的形象。这里的“对未皤”是比喻
【注释】 帆:指船。 阿兄:即兄长或哥哥。 购取:购买。 慰:抚慰,安慰。 衷:内心,心里。 【赏析】 此诗写亡妻在临终之前,对诗人表示的无限怀念之情。 “帆送桐棺一夕中,武林幸得涨流通。” 意思是说:在临行前的一个晚上,我们乘船将妻子的棺木送到了杭州城下。幸好西湖水涨,顺利地将棺木漂到了江边。 “阿兄购取姊随至,聊慰弥留无尽衷。” 意思是说:我的弟弟也买了一只小船,将她接来陪伴在我身边。这样
【注释】 耳熟:听得多了,熟悉了。高堂:指父母。属望殷(yīn):盼望得很殷切。后来:晚辈。福量:福气。驾:赶得上。何图:哪里想到?长生命:长寿。赚得:赢得、取得。贤声:有才德的美名。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亡妻的绝句。作者对亡妻生前十分怀念,所以用百绝句的形式来寄托哀思。诗人把亡妻生前的形象与父母的希望和期望联系起来,表达出深深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