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注释】 还是吟诗好,吟诗可禦烦。 芝兰闲着意,桃李妙无言。 心洗观群动,神清息众喧。 何如歌咏乐,悟彻散泉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戊寅年(1878年,光绪四年)所作的七律组诗之十二。此诗以“吟诗”为题,抒发了吟诗的情怀。 “还是吟诗好,吟诗可禦烦”。这是全诗的起兴之语,表明诗人认为“吟诗好”。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可以忘却烦恼,达到“禦烦”的目的
【注释】 宾于:作者自称。仿香山劝酒诗体,以“何处吟诗好”,“还是吟诗好”发端各成七首见示,效之。其十:指这首诗的第十首。戊寅: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作者三十五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所作,以七绝形式写成的一组劝酒诗。 开头二句:“还是吟诗好,吟诗可遣怀。”意思是说,在闲居无事的时候,吟诗是最好的消遣。诗人用“遣怀”二字概括了诗歌的主旨,即借吟诗来排解心中的郁闷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在戊寅年所作。戊寅是清光绪四年,即公元1878年,此时作者三十五岁。诗中表达了对吟诗、游仙、醉酒、歌唱等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这首诗以“还是吟诗好”,“吟诗可尽欢”为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吟诗的热爱之情。他认为吟诗可以让人们尽情地享受诗歌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方式。 “游仙天路近”,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游仙之路就在眼前,很容易就可以到达。这里比喻了诗人想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注释】 还是吟诗好,吟诗可养真。 颐情(yíqíng )鱼戏藻,适性鸟鸣春。 心气和平候,山林蕴藉人。 何如歌咏乐,妙理尽陶钧。 【赏析】 此诗为和友人的仿香山劝酒体七律,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九首。 首联“还是吟诗好,吟诗可养真”是全诗主旨句。诗人认为吟诗可以陶冶性情,达到养真的境界。 颔联“颐情鱼戏藻,适性鸟鸣春”写诗人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与鱼虫、禽鸟同游,享受生活的乐趣。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独步湖上饮临水酒家,即独自一人漫步在湖上的酒家中饮酒。黄垆,指酒坛。 乙亥,清光绪元年(1875年),时年作者三十二岁。 遇客,与客人相遇。非尘俗,不是凡夫俗子。 烧野火,燃起野外的草木以取暖。莫攀,不要攀折。垂柳插柴扉,把垂柳插在柴门上作为装饰。回头犹怅重城隔,回头望去,仍然感到重城相隔,无法接近。重城指重重的城墙。日日飞,天天飞翔。 赏析:
注释: 还是吟诗好,吟诗可解嘲。 倒绷儿学养,破屋鸟呼巢。 鼠璞羞真品,林泉结旧交。 何如歌咏乐,谢客费推敲。 赏析: 这首诗以“还是吟诗好”作为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吟诗的热爱和追求。接下来的每一首都是以“还是(或)还是”(即“还是吟诗好”或“还是吟诗可”)为开头,形成了一首首独立的诗歌。 第一首:“倒绷儿学养”,倒绷儿是一种动物,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修养;“破屋鸟呼巢”
注释: 还是吟诗好,吟诗可送穷。 磨砻存骨傲,研炼琢词工。 稽阮歧途哭,箪瓢陋巷通。 何如歌咏乐,贫食乐融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戊寅年(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三十五岁)所作。诗人以“何处吟诗好”,“还是吟诗好”为开篇,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其十三 (戊寅) 还是吟诗好,吟诗可送穷。 磨砻存骨傲,研炼琢词工。 稽阮歧途哭,箪瓢陋巷通。 何如歌咏乐,贫食乐融融。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注释】 庭中牡丹:庭院中的牡丹花。 辛酉: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 壶觞:酒器。 濂溪宅:指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讲学的地方,在今河南洛阳市附近。 未识君为富贵花:没有识别出你(牡丹)是富贵之花。 【赏析】 《庭中牡丹》是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的一首七绝。诗中赞美了牡丹花国色天香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句“第一香开国色夸”,直接点明了主题
第一句“荷报连番雨”,描述的是西湖边的景象,荷叶上连续不断的雨水滴落,仿佛在为荷花报告着连绵的春雨。第二句“烟蒙失尽山”,形容西湖周围的山峦都被烟雾笼罩,显得模糊不清,无法分辨出具体的山峰。第三句“白衣人几个”,描绘了一群穿着白衣的人在湖边呼救的情景。第四句“呼渡不知还”,则表达了这群人呼喊求救却无人回应,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回到岸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西湖边被雨水笼罩、山峦被烟雾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