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注释】 ①漫道:不要说;休说。关河:这里指山河,泛指家乡。睽隔(kuí jiē):离别,分离。苦:辛酸、困苦。 ②犹欣:仍然欣喜。羁旅:寄居在外地。笑言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谈论自己的处境。 ③苏:地名,今江苏苏州市。松酒:用松木酿制的美酒。许与:许可给予。劳人:辛勤的劳动者。作主人:当作客人招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述他在外漂泊时对家乡和家乡人的怀念之情,以及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
【注释】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甲申为戊戌年(1878),乙丑为己亥年(1879),相隔十四年。是时诗人已四十二岁。残红:落花。桃白:桃花白色。浊醪:浊酒。相逢:相遇。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与端午相对,诗人用“重午”指此。相醉:共醉。吊楚骚:屈原《离骚》的别称。 【译文】桃花盛开满院子,开得正好是春末。美酒盈樽人倒饮,酒香扑鼻醉人脾。重阳节来又遇节,我们举杯同畅饮,一起饮酒到天明
【注】乙丑,即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诗人二十二岁。 画梁学语初巢燕,少妇缫丝已熟蚕——画着梁上,新来的燕子学习着鸣叫,少妇在织茧,已熟练了养蚕。 一枕病馀临米帖,三竿日暖诵周南——我因病后刚刚痊愈,就对着写有字的纸张临摹;太阳高照,天气暖和,我就背诵《诗经》中的《周南》篇。 赏析:此诗为纪游杂感之作,以咏物起兴,借咏画梁、织茧、米帖、《周南》,来抒发羁旅愁绪
【注释】垂柳:低垂的柳树;平桥:平坦的小桥。屋小:指桥边有小屋。碧桃:桃花,又称木桃、人面桃。雨时浓:下雨时桃花显得特别鲜艳。潆城水:环绕着城池的水。风度声声:风声阵阵,仿佛在寺庙里回荡。 译文:低垂的柳枝平铺在小桥上,靠近房屋生长,桃花在对岸盛开,雨天时格外艳丽。潮水涌动,环抱城池,风声阵阵,仿佛在寺庙里回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旅居期间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注释: 去淮时有旧婢夜哭岸上,诗以纪之(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去淮:离开淮阳。淮阳是古代的地名,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有旧婢夜哭岸上:有一个旧仆人在夜晚哭泣着坐在岸边。 生成乡里作夫妻:在家乡里成为夫妻。 懊恼今朝不我携:悔恨今天没有带走我。 留得十年相忆泪:留下了许多年的相思之泪。 随波送去自淮西:随着水流送到淮水以西的地方。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离开家乡时
【注释】 娉婷:体态柔美。含羞:含着羞愧的样子。管弦:古代乐器,泛指音乐声。讴:歌唱。贯珠喉:唱歌时用嘴做动作,使喉咙发出声音,像贯着珠子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处女作,表现的是童女学唱歌的故事。首句写一个娉婷小女,也含着羞涩,几度听人弹唱,但因回家要受笞挞而不敢放声高歌,只能当众练习,以期学得“贯珠喉”。后两句写小女虽然含羞怕事,但终于下决心学习唱歌,并努力练就了“贯珠喉”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1. 二月奉母居杭即返棹苏州 其二 -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二月的时候,我带着母亲去杭州居住,但很快就决定返回苏州。这里的“即”表示不久之后;“棹”,本指船桨,这里借指划船、乘船的意思。 2. 时从客地赋归来 -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时我只是暂时离开家乡,到客地去作客,然后才回来。这里的“客地”指的是临时的居住地;“赋”,原指创作诗文,这里比喻为暂住他乡。 3.
方正学祠(乙丑,清同治四年,甲辰,公元1865年) 天教正学振遗风,瞻拜荒祠泪我公。 不是昵儿赖魏尉,茸城何处广求忠。 注释: 方孝孺是明亡后殉难而死的名臣,他以正学为宗,以正心诚意为本。诗中“天教”两句是说他一生致力于弘扬正学、倡导正直之道,为世人所景仰。“瞻拜荒祠泪我公”句是说他来到这个荒凉破败的祠堂前,不禁潸然泪下,这是因为他对故人的深情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引起的感慨。“不是昵儿赖魏尉
【注释】①吴门:今江苏苏州;劝:勉励;襁褓(qiǎn nǎo):婴儿被包裹在布或草席上的睡袋,代指小儿。②忍使:岂容。③堂堂:威武的样子。④养马、孩儿:比喻对不同年龄的幼辈都要爱护和关怀。⑤惟:只。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诗人在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岁(二十岁),为吴门三劝之一而作。 “可怜襁褓又何如”,首句即点明自己年仅二十五岁,正是抚育小儿的时候,然而却要离开家乡去从军,心中十分痛苦
【注释】 吴门:即苏州,古称吴门。 三劝:指吴门的三种劝勉。 戊辰:清同治七年(1868年)。 孰是亲:谁是亲人。 属冰人:比喻恩爱如冰。 【赏析】 此诗为吴地士子对友人的劝勉。“须知”二句,言人生在世,应知可与不可,不能一味迁就,而应以理服人,以诚待人。“能不使”二句,劝其不要过于溺爱,否则会像对待冰人一样,恩爱过深,反而失去恩情。全诗言简意赅,警醒世人,发人深思。 “须知可字可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