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襁褓又何如,忍使堂堂路入歧。
同是心肠推幼幼,惟分养马养孩儿。
【注释】①吴门:今江苏苏州;劝:勉励;襁褓(qiǎn nǎo):婴儿被包裹在布或草席上的睡袋,代指小儿。②忍使:岂容。③堂堂:威武的样子。④养马、孩儿:比喻对不同年龄的幼辈都要爱护和关怀。⑤惟:只。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诗人在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岁(二十岁),为吴门三劝之一而作。
“可怜襁褓又何如”,首句即点明自己年仅二十五岁,正是抚育小儿的时候,然而却要离开家乡去从军,心中十分痛苦。“可怜”二字,既表现了他对小儿的深情厚意,又流露出他因离别而悲伤的情怀。
颔联紧承首句而来,诗人由己及人,想到自己的弟弟也该是年幼无知,于是发出感慨,说:难道让这个年幼无知的小孩独自面对前途道路吗?
颈联则进一步发挥前两句的意思,说:既然我们同是为人之父,那么,就应该同样地去抚育那些年幼无知的孩子呀!这一联诗中用了一个典故,即《史记·陈涉世家》所载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鹄的远大志向呢?这里诗人借喻兄弟俩都应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来抚育那些幼小的孩子。
尾韵二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全诗主旨所在。它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对下句的升华,可谓一箭双雕,浑然天成。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情感真挚感人。诗中通过抒发自己的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于责任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