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注释】 吴门:即苏州,古称吴门。 三劝:指吴门的三种劝勉。 戊辰:清同治七年(1868年)。 孰是亲:谁是亲人。 属冰人:比喻恩爱如冰。 【赏析】 此诗为吴地士子对友人的劝勉。“须知”二句,言人生在世,应知可与不可,不能一味迁就,而应以理服人,以诚待人。“能不使”二句,劝其不要过于溺爱,否则会像对待冰人一样,恩爱过深,反而失去恩情。全诗言简意赅,警醒世人,发人深思。 “须知可字可终身”
注释: 二月,春天二月。奉母,侍奉母亲。即返棹,立即返回。苏州,地名,位于江南。皋园,名胜古迹。记取,记住。春晖,春天的阳光。无限在,无处不在。莺花三月,春天的景色。自关情,自己关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二月,奉母之命居住在杭州后立即返回苏州时所作的诗。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杭州东城的风景和自己的心境。 首二句写杭州风景。"东城"指杭州城。"擅",占有、独占之意
【注释】 丁卯:清同治六年。 兰陵:即今江苏兰陵县,古为兰陵郡。 【赏析】 此诗作于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诗人与兄及子同赴苏州,途经江苏兰陵,有感而作。 首联写行程,点明时间、地点和行踪。萍踪聚散无凭依,意谓行踪不定,如浮萍随流,难以捉摸,故用“萍踪”比喻自己。阅历深时觉岸登,意思是说经历得多了就懂得多了,所以觉得人生就像登上岸一样。 颔联写感慨。旧日南辕今北辙,是说过去向南行走现在却向北走
【注释】 丁卯:清同治六年。 游处:游览,游历。 黄叶地:指秋天落叶满地的地方。 胜:胜过。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秋景的诗,诗人在旅途中与兄弟子侄一起出游,他并不因游玩而荒废了读书,而是以一卷书为伴。沿途看到许多秋天落叶满地的景象,推篷车行于其中比停车还要好。 【翻译】 我不把游览看作是荒废读书的时间,一卷书陪伴我作客初来乍到。 经过江南的一片片落叶之地,推着篷车行驶在这里胜过停下车辆
重过昆山 曾记当年载酒过,好山迎我似青螺。 今朝未许劳人见,秋雨潇潇听棹歌。 注释 曾:过去,曾经; 重过:再次经过; 载酒:指带着美酒; 过:经过; 青螺:形容青山的秀丽,像青螺一样美丽; 今朝:现在; 未许:不允许; 劳人:劳累的人; 见:看见; 秋雨:秋天的雨水; 潇潇:形容雨点密集的样子; 棹歌:船桨声,这里指舟行水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戊辰年(同治七年,1868年)重游昆山时所写
【解析】 “吴门”指的是苏州,因为吴门画派是中国古代的绘画流派,以苏州为中心。“三劝”指的是《诗经》中的三章,分别名为“采薇”“大田”“良耜”。这三章诗中反复提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意在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弱息罂罂那得全”意为:我那柔弱的儿子,怎能保全他的生命?“玉碎珠沉能保护”意为:即使如玉石破碎、珍珠沉沦一样,也不能保全他的生命。“人间从此重姻缘”意为:从此以后,人间的爱情将得到重视
【注释】 1.西湖棹歌:即《西湖渔父词》。棹,船桨。 2.淡漾:波光荡漾。 3.放棹:放开船桨让船随水漂流。 4.湖滨:指西湖边。 5.明灭里:模糊不清的地方。 6.黄莺啼:指黄莺鸣声。 7.啼上:叫唤到。 8.绿杨枝:嫩绿的柳树枝条。 9.赏析: 这首诗是清人吴炜写的《西湖渔父词》之一。作者于戊戌年(1888)在苏州为官期间,因与当地官员意见不合,愤然辞职回乡。此后他常游杭州
【注释】: 相逢萍水话扁舟——萍水相逢,指与友人不期而遇,如在浮萍水上偶然相遇。扁舟,小船。 此心添得是离愁——这心情又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人和一位友人在九月二日乘船到严陵(今浙江富阳)游览,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但到了严陵,诗人却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好像船儿已经到了目的地,但他的心情却没有得到任何慰藉似的,反而觉得有些凄凉。这首诗就是记录了这种感受的。
【注释】 女娲: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女神,她用五色石补天,斩断大龟四足,以黄土塑造人类。 夺天工:夺去天上的造化。 丹砂:朱砂。古代常用作药材。 画:指绘画。 本来:指天生的自然之美。 臣独擅:我独擅其美。 壮夫:指男子汉。 雕虫(diāo gōng):刻镂细小器物的小工具或小技巧,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技艺。 赏析: 沈葆桢一生酷爱书画,尤擅山水花鸟,他的作品多以写意为主,笔力刚劲挺拔,气势恢弘
【注释】 适逢:正好遇到 归途:回家的路途中 次方干:即“次韵”,是写诗时的一种格式,就是根据别人的原韵来写自己的诗歌。寒食:清明前一二日为寒食节;一说为清明节前一天。东阳:浙江地名。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归来之时,春光明媚,游兴正浓。但作者在归途之上却无心赏景,只是折了一枝路旁的花枝,便急忙往家赶路。此时,正是春天,花儿开得正艳,而作者的心境却与这春光大相径庭。 “绿野风和人薄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