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垂杨两岸舞枝慵,水涨桃花浪几重。却爱船如天上坐,一声风送凤林钟。 这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里西湖岸边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在船上欣赏这美景时的心情。诗句中的“垂杨两岸舞枝慵”形象地描述了垂柳随风轻摆的样子,给人以优雅、宁静的感受。而“水涨桃花浪几重”则展现了春水上涨时,桃花被淹没在波浪之中的美丽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波光粼粼的桃花海之中。
【注释】 题山阴沈少牧绉绿山房印笺为黼臣作 其二:在山阴,即绍兴,是作者的故乡。绉绿山房,沈少牧的书斋。元龟负篆导山川,东浙山海之间,群山环拱,江水纵横,形势险要。禹庙,指会稽山禹陵庙,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此铸九鼎,故又称禹庙。“元龟”句用典,元龟,《易经·系辞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河中出现玉简,洛中出现金匮。“禹庙”句指绍兴会稽山上的禹王庙,因大禹治水有功,人们尊称他为神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山青雨后片云无" - 关键词解释:青,形容词,描述颜色;雨后,形容天气;云无,表示云彩消散,没有云。 - 诗意:雨后山色更加青翠,天空中没有留下任何云影。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强调了雨后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月点湖心琼玉铺" - 关键词解释:月,天体名称;点,动词,指月亮照亮;湖心,湖的最深处;琼玉
注释:在异乡度过的大多是故乡的人,在佳节里一同游玩,太阳还没有下山。 荒冢上的纸灰忽的飞起,归心谁能像归云一般自由自在。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甲戌年(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三十一岁)寒食过东阳韵时的作品之一。首句“他乡半是故乡人”,道出了作者身处异地而心怀故土的心境。第二句“佳节同游日未曛”,描绘了与亲人朋友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的喜悦场景。然而,第三句“荒冢纸灰忽飞起”,突然将诗意转向荒凉的墓地
西湖之畔的抒情 花明鸟语绾行云,荡桨归来日未曛。 转过苏堤人不见,停舟又到岳王坟。 【注释】 1. 花明鸟语:形容春天景色美好,花朵明亮,鸟儿歌唱,形成一种和谐的景象。 2. 绾行云:形容景色如行云般流畅美丽,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3. 荡桨归来:泛指在湖上划船游玩后返回。 4. 日未曛:夕阳还未落下,意味着傍晚时分。 5. 苏堤:指的是杭州著名的苏公堤,是西湖边的风景名胜区。 6. 岳王坟
【注释】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棹歌:划船时唱的民间歌曲。 其四:这是第四首。 乙亥: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 浑(hún)在水云乡,剪刀裁云费较量:仿佛置身于水云之间,如同用剪刀裁剪云彩一般。 旧水不知新水碧:不知道那旧时的湖水已经变得碧绿了。 晴云争似雨云忙:晴天的云彩似乎比雨后的云彩更匆忙。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杭州西湖游览观景时所作的棹歌,描写了西湖湖面的景色变化
气虚水肿费猜疑,起伏连番半载时。报道沈疴消去也,菰城何幸遇天医。许传霈在丙子(清光绪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年,三十三岁)撰写了十首悼同儿的绝句,其中第六首《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便是其中之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同儿不幸遭遇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悟。 诗中“气虚水肿费猜疑”描绘了同儿身体虚弱、疾病缠身的状态,“起伏连番半载时”进一步强调了疾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注释】 相随阿姆:跟随母亲(的身边)。 阿姆:母亲。 赢得聪明话短长:聪明伶俐,口才出众。 无恙:平安,没有受到伤害。 云山:指故乡。 归梦里:回到故乡的梦。 当时:过去的时候、从前,此处指童年时候。 讵(jù):岂,难道。竟弃爷娘:竟然遗弃了爷娘。 【赏析】 《悼亡儿》是一首怀念亡儿的诗作。此诗以追忆儿时生活为线索,抒发对亡儿的深切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无限深情。全诗语言朴实而感情真挚
【注释】 招提:梵语“招提”的音译,指寺院。赤脚:光着脚。湖东:在西湖的东面。棹(zhào):船桨。 【译文】 钟声断断续续地从招提寺传出,一群游鱼在草泥上溅起水花。 一个光着脚丫的老渔夫生计很足,他在湖东划船,又到湖西去打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老渔夫的劳作生活和劳动乐趣。诗的前两句写景,钟声断续传来,水面波纹荡漾,游鱼跃出草泥,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宁静的湖光山色;后两句写人,老渔夫赤脚
注释:在五月十二日,悼念同儿的绝句十首之一 学字还须学读书,旅窗消遣日之馀。 何期此意先窥透,朝晚课功不俟□。 赏析:这首诗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五月十二日,诗人丙子(即诗中的“何期”者,作者自注)所作悼念同儿的绝句之一。全诗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同儿深厚的感情以及他严谨治学的态度。 第一句“学字还须学读书”,表明诗人认为学习书法不仅要学习技巧,更要注重理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