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梁学语初巢燕,少妇缫丝已熟蚕。
一枕病馀临米帖,三竿日暖诵周南。
【注】乙丑,即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诗人二十二岁。
画梁学语初巢燕,少妇缫丝已熟蚕——画着梁上,新来的燕子学习着鸣叫,少妇在织茧,已熟练了养蚕。
一枕病馀临米帖,三竿日暖诵周南——我因病后刚刚痊愈,就对着写有字的纸张临摹;太阳高照,天气暖和,我就背诵《诗经》中的《周南》篇。
赏析:此诗为纪游杂感之作,以咏物起兴,借咏画梁、织茧、米帖、《周南》,来抒发羁旅愁绪,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情思念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画梁学语初巢燕,少妇缫丝已熟蚕。
一枕病馀临米帖,三竿日暖诵周南。
【注】乙丑,即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诗人二十二岁。
画梁学语初巢燕,少妇缫丝已熟蚕——画着梁上,新来的燕子学习着鸣叫,少妇在织茧,已熟练了养蚕。
一枕病馀临米帖,三竿日暖诵周南——我因病后刚刚痊愈,就对着写有字的纸张临摹;太阳高照,天气暖和,我就背诵《诗经》中的《周南》篇。
赏析:此诗为纪游杂感之作,以咏物起兴,借咏画梁、织茧、米帖、《周南》,来抒发羁旅愁绪,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情思念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海上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风行高宝湖 - 注释:高宝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为下文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同时,“风行”二字也预示了接下来诗歌的主题将围绕风展开。 2. 白日浑风雨,扁舟发海门 - 注释:白日,指太阳。浑雨,指连绵不断的雨水。扁舟,小船。发海门,出发。 -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全诗意境清幽闲雅。 “夜半泊邵伯驿访龚甫”意思是夜晚在邵伯驿站拜访龚甫,“落月天河朗”:银河高悬,月亮皎洁明净(落月:指残月,即新月)。这是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危樯独夜开”,在孤寂的夜空下,只有那高高的桅杆独自迎风矗立着,显得格外醒目。此句中,诗人以景写情(孤寂的夜),表现了自己孤独、冷清的心情。“故人忘寂寞,游子几徘徊”,老朋友忘了自己的孤单寂寞而欢聚一堂
【注释】 青青:青翠。渺渺:遥远的样子。余深怀:指对往事的思念。浓淡三春画:指春天景色的浓淡变化。凄迷:悲伤迷茫。美人怜短梦:指女子因梦见情郎而伤心。游子怅天涯:指诗人因思念家乡、朋友而感到惆怅。盘桓:徘徊、逗留的意思。 【赏析】 《春郊闻笛》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以杨柳为线索,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卷
诗词名句“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出自许传霈的《去淮阴留别诸友(其一)》。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同治四年所作,当时年仅二十二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1. 诗句释义:“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 - 未满相知愿:表达了一种对深厚友谊尚未完全建立的遗憾和渴望。 - 天涯共客时:形容自己身在异地,如同漂泊的客人,与朋友们相隔遥远。 2. 译文: - 未曾完全理解彼此的愿望
【注释】 ①甲子:清代用干支纪年,甲子是天干第三位,属木;地支第二位,属丑。 ②孤馆:孤单的馆舍。 ③栖:栖息。 ④游子:旅居他乡的人。 ⑤佣书:为他人抄写书籍或文书。 ⑥郑重:庄重、严肃。 ⑦放棹:扬帆。 ⑧饥渴斯民赖:老百姓靠我生存。 ⑨穷通:指仕途的升沉和贫富的变化。常道:平常的道理。 ⑩南北路:指从北方到南方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作于清同治三年(1864),时作者21岁
【注释】喜,喜欢。子,对年轻人的尊称。方,刚才。过访,探望。同游小有天园在泰城西。甲子,清同治三年(1864年),作者二十一岁,此时作者正在扬州。偶,忽然。约,约会。闲从,悠闲地。绿荫,浓密的树阴。着处,归宿。俗吏,庸俗的官吏。低回,徘徊不进。白鹤山林去,红莲水榭开,用典。白鹤山、红莲池是扬州名胜。 【赏析】这首七绝写于作者二十四岁时(时作者正在扬州)所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小有天园的情景。
千里有孤子,三年无老亲。 译文:在这千里之外,有一个孩子独自生活,已经三年没有见到年迈的父母了。 注释:千里有孤子 - 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异地,有一个孤单的孩子(指自己) 三年无老亲 - 意思是说,这三年来,我还没有能够见到我的父母(指自己的父母)。 问心时号泣,触目事悲辛。 译文:每次看到这些,我的心就难以平静,总是泪流满面。 注释:问心时号泣 - 意思是说,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流泪哭泣。
【注释】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 暮泊(pō):傍晚停船。 苍茫(cānɡmánɡ):迷茫,迷蒙。 增暮色:增加天色的昏暗。 处(chù)何(hé):哪里。 芳草(fānɡcǎo)人烟冷:指田野上芳草萋萋,而人烟稀少。 结邻双小艇(xiǎodànɡxiǎoxiǎoniàn),偶语半吴侬(niùbànwūnónɡ):在两艘小船的甲板上结邻,偶然交谈着吴地方言。
【注释】 冠盖:指官宦。河梁:送别的桥梁。此乡:此处家乡或此地。蕴结:内心积聚。永夜:长夜,漫长的夜晚。百里:一百里。联床:同枕共眠。扁舟:小舟。玉杯: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乙丑(清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四日他侍母登舟,至宝应县,谢淮阴诸友送至宝应(宝应县在今江苏)。这首诗是他写给友人的,是酬答之作,也是抒发自己离别之情的诗作。 首联“冠盖动淮阴,河梁携手吟”。冠盖:车驾和冠服
得家书将去泰州(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 鱼书迟驿使,乌鸟落江天。 明日扁舟客,长淮一路蝉。 忘忧树北堂,也说是归年。 注释: - 得家书将去泰州:收到家中的信,准备前往泰州。 -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扬州的月亮偏斜照耀,自古以来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 - 鱼书迟驿使:书信被延误了寄送的速度,如同鱼在水里游动一样。 - 乌鸟落江天:乌鸟落在江面
【注释】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甲申为戊戌年(1878),乙丑为己亥年(1879),相隔十四年。是时诗人已四十二岁。残红:落花。桃白:桃花白色。浊醪:浊酒。相逢:相遇。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与端午相对,诗人用“重午”指此。相醉:共醉。吊楚骚:屈原《离骚》的别称。 【译文】桃花盛开满院子,开得正好是春末。美酒盈樽人倒饮,酒香扑鼻醉人脾。重阳节来又遇节,我们举杯同畅饮,一起饮酒到天明
【注释】 ①漫道:不要说;休说。关河:这里指山河,泛指家乡。睽隔(kuí jiē):离别,分离。苦:辛酸、困苦。 ②犹欣:仍然欣喜。羁旅:寄居在外地。笑言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谈论自己的处境。 ③苏:地名,今江苏苏州市。松酒:用松木酿制的美酒。许与:许可给予。劳人:辛勤的劳动者。作主人:当作客人招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述他在外漂泊时对家乡和家乡人的怀念之情,以及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
方正学祠(乙丑,清同治四年,甲辰,公元1865年) 天教正学振遗风,瞻拜荒祠泪我公。 不是昵儿赖魏尉,茸城何处广求忠。 注释: 方孝孺是明亡后殉难而死的名臣,他以正学为宗,以正心诚意为本。诗中“天教”两句是说他一生致力于弘扬正学、倡导正直之道,为世人所景仰。“瞻拜荒祠泪我公”句是说他来到这个荒凉破败的祠堂前,不禁潸然泪下,这是因为他对故人的深情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引起的感慨。“不是昵儿赖魏尉
【注释】垂柳:低垂的柳树;平桥:平坦的小桥。屋小:指桥边有小屋。碧桃:桃花,又称木桃、人面桃。雨时浓:下雨时桃花显得特别鲜艳。潆城水:环绕着城池的水。风度声声:风声阵阵,仿佛在寺庙里回荡。 译文:低垂的柳枝平铺在小桥上,靠近房屋生长,桃花在对岸盛开,雨天时格外艳丽。潮水涌动,环抱城池,风声阵阵,仿佛在寺庙里回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旅居期间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注释: 去淮时有旧婢夜哭岸上,诗以纪之(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去淮:离开淮阳。淮阳是古代的地名,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有旧婢夜哭岸上:有一个旧仆人在夜晚哭泣着坐在岸边。 生成乡里作夫妻:在家乡里成为夫妻。 懊恼今朝不我携:悔恨今天没有带走我。 留得十年相忆泪:留下了许多年的相思之泪。 随波送去自淮西:随着水流送到淮水以西的地方。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离开家乡时
【注释】 娉婷:体态柔美。含羞:含着羞愧的样子。管弦:古代乐器,泛指音乐声。讴:歌唱。贯珠喉:唱歌时用嘴做动作,使喉咙发出声音,像贯着珠子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处女作,表现的是童女学唱歌的故事。首句写一个娉婷小女,也含着羞涩,几度听人弹唱,但因回家要受笞挞而不敢放声高歌,只能当众练习,以期学得“贯珠喉”。后两句写小女虽然含羞怕事,但终于下决心学习唱歌,并努力练就了“贯珠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