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注释】 潇洒:洒脱,超然。画中人:指画像。风怀:情怀。 回出尘:超脱尘世。 山林:指山林中的景致。聊:姑且。写韵:以山水之韵来作画。迭:轮流,交替。宾:对主的陪衬、衬托。廿载:二十载,二十年。三生:佛家语,指前世,今生和来世。披图:打开画册。想像:想象,设想。应是卧云身:应是像在云上躺卧的身体。 卧云身:道家语,指仙人或神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写的题画诗
【注释】 兵燹:指战争,兵乱。墓祭:在坟地上祭祀。成:写成诗。伯兄:哥哥,这里是指作者的哥哥。丙寅:指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四月十二日。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兵乱后,因战乱,五年没有祭扫先人的坟墓了。他写了一首诗寄给哥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第一句“祭扫原循故”,是说按照旧规矩祭祀扫墓。 第二句“凄凉奈此情”,是说这种凄凉的情感让人难过。 第三句“纸灰一抔土”,是说纸灰和土混合在一起。
注释: 雁序才连昨,分飞别犹匆。 不图归故里,依旧感飘蓬。 三月烟花艳,长江尺素通。 临岐言约略,不尽寸心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兄长的留赠之作。首句“雁序”暗示时间已进入初秋;次句“分飞”则表达了两人离别的情景。第三、四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使身在异乡也难以忘怀故乡的土地和亲人。第五、六句描绘了长江和三月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兄长的依依不舍之情
【注释】 扬:指扬州。丁卯:清同治六年(1867),作者二十四岁,当时他刚从上海回到故乡。才归:刚刚归来。沪渎:指上海。棹:船桨。客地:异乡。挥:挥手作别。青天:天空。几处愁:哪里不忧愁。饥寒:饥饿寒冷。时业:时事事业。珍重:爱惜。书香旧:指诗书传家。唱酬:酬答、相唱。 【赏析】 《二月八日兄子乐斋之扬》是一首七律,全诗四句。 此诗是诗人于己巳年(1869)初春在扬州与友人话别时的赠诗
注释: 何处吟诗好,诗吟卖酒家。 哪里是好的去处呢?只有卖酒的人家可以吟诗。 齐来浇礧磈,独醒惜芳华。 大家一起来浇灌石头,只有我一个人清醒珍惜美好的时光。 珍重驱愁帚,殷勤解语花。 珍视用来扫除忧愁的扫帚,殷勤地解开像花一样的谜。 此时无所咏,白日又西斜。 这时没有什么值得吟诵的,白昼又将向西倾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首句以“何处吟诗好”开篇,直接提出了问题。接着
【译文】 哪里是吟诗的好地方,在灞桥边吟诗最好。 探梅时驴背稳稳当当,踏雪的客思飘向远方。 画中意境留在空中,闲情总是简单描绘。 此时没有可吟咏的内容,心中的热火何时才能平息? 【注释】 宾:指王士桢。 仿香山:即唐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灞桥:在今陕西长安东。 “诗吟”二句:诗人自比杜甫,说自己在灞桥上吟诵诗赋。 “画意”二句:诗人自比王维,说自己在画中寻找诗的意境。 中热:心中的火热。
注释: 何处吟诗好,诗吟皓月窗。 半阶花影弄,三里寺钟撞。 红袖香添乍,青灯味少双。 此时无所咏,蟾魄冷空江。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皓月窗下吟诗的情境。全诗通过对明月、花影、寺钟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的前两句“何处吟诗好?诗吟皓月窗。”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吟诗环境的渴望和追求。他希望找到一个适合吟诗的地方
【注释】红旭楼:指杭州西湖的孤山。潮迎:形容江水浩荡。 【赏析】这是一首自咏诗,表达了诗人晚年对诗歌创作的淡漠态度。首句“何处吟诗好”,表明了作者晚年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他不再追求高远的境界,而是希望在平凡的地方找到诗意。次句“诗吟红旭楼”,以“红旭楼”为题,表达了自己晚年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他仍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第三句“潮迎东海阔”
【注释】 “何处”二句,意谓:在什么山中吟诗好?自然是万木丛生、风景秀丽的万木山。此处借指隐遁之所。 “雷声”二句,意为:雷雨过后,云气缭绕于山间。 “松老”二句,以松树比喻自己年事已高,但仍有游兴,泉水清澈见底,可以洗涤俗世的烦恼。 “褦襶”两句,是说自己现在没有什么可写的,只能嘲笑尘世的纷扰。 【赏析】 此诗首联写万木山的秀美和作者的游兴;颔联写雷雨过后,云雾缭绕,诗人登山观景的惬意
【注释】 戊寅:光绪四年,178年 黄叶村:指秋末的村庄 艳朝暾(tūn):早晨阳光灿烂 侯门:官宦人家 【赏析】 此诗为酬和之作。首联点出题意,“吟”即写。颔联写景,“吟”,指作诗。颈联写人,“留”,指停留;“闻”,指听见。尾联抒情,“苦”,指辛苦;“侯门”,指豪门富家。此诗为五律,四句对偶,平仄相对。全诗以“吟”字领起,一唱三叹,意境深远,富有情韵。 【译文】 何处吟诗好,诗吟黄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