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敏
【注释】 1. 燃絮:点燃的棉絮。 2. 擘笺:展开纸张写字。 3. 豪呼春酒暖:豪爽地呼喊着喝春天酿的美酒,使酒温暖。 4. 小话:闲言细语。 5. 索居:无依无靠地独居。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与故人相聚的诗。首联“相逢频把袂,回首订交初”,是说作者和旧友重逢,频频挥手道别。“把袂”是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礼俗,意思是拉长衣襟相握,表示亲热、留恋之情。颔联“燃絮供分韵,擘笺试较书”
跃马临边塞,将军正少年。 跃马指牧马于边境,将军正当壮年之时。 笳声胡地月,雁阵戍楼烟。 笳声在辽阔的胡地中响起,雁群在戍楼间飞翔。 万骑连云暗,群歌射猎旋。 成百上千的军队像乌云般密集,士兵们边歌边舞,尽情狩猎。 送君怜壮志,回首泣青毡。 怜悯他的壮志未酬,转身离去时不禁泪洒青毡
怀易堂次敬亭韵 诗题:怀念故居,感慨身世。 注释:怀:怀念;次:重复、再写;敬亭(qíng):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这首诗是作者在故地重游时所创作的。 译文: 我身在何处?如今漂泊他乡。 翻怜作客时光,感叹人生沧桑。 探奇遇废寺,吊古访遗碑。 水阔孤帆远,春寒旅雁迟。 顿教离别意,往事倍堪思。 赏析:《怀易堂次敬亭韵》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之感的诗歌
诗句解释 1. 人自榆关至,相逢感旧游: - 人自榆关至:指的是从榆关(位于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境内)来到这里的人。榆关是历史上的一个边防关口,这里可能是一个交通或军事要地。 - 相逢感旧游:相逢即相遇,感到亲切;旧游指过去的游历或交往。这句话表达了与来者相遇时的感慨和对过去共同经历的回忆。 2. 风烟辽海月,行旅蓟门秋: - 风烟辽海月:这里的“风烟”可能是指风吹动的云雾或是形容景象壮阔
【译文】 夕阳西坠,柴门半掩着,我独自在院里静静地躺着。 祭祀过后,隔林传来的火把燃烧声,风儿吹动寺里的钟声。 夜色昏黄,犬吠声隐隐约约传来,屋檐因年久失修而显得有些陈旧。 更让人高兴的是,沽来的酒已经备好,寒冷深重时,酒兴正浓。 赏析: 《村宿》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乡村夜晚景象和农家生活情趣的诗歌,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赞美。 首句“柴扉薄暮静”
清明东郊 青帘遥隔岸,野肆绿杨堤。 把酒问渔艇,临风试马蹄。 孤篷春水阔,古寺夕阳低。 薄暮未归去,人家烟树迷。 注释: - 青帘遥隔岸:青色的帘子在远处与河岸相隔。 - 野肆绿杨堤:野外的小酒店旁边是绿色的杨柳。 - 把酒问渔艇:拿着酒壶问坐在船里的渔夫。 - 临风试马蹄:站在风中测试马儿的蹄子。 - 孤篷春水阔:孤单的船篷旁春天的水面宽阔。 - 古寺夕阳低:古老的寺庙在夕阳下显得有些落寞。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静里悟沉浮,门横一榻幽。 - 解释: 在寂静的夜里,作者反思自己的心境与生活状态,感到一种深沉的思索和对现状的不满或困惑。"门横"暗示着生活的某种不如意或限制,而“一榻”则指代自己简陋的居所或生活环境。 - 注释: 静夜沉思,感受内心的起伏与外界的宁静形成对比。 - 赏析: 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找出路、思考人生哲理的情感。 2. 西风窗外雁,黄叶病中秋。 - 解释:
登庆礼闸有怀敬亭 古渡人烟阔,溟蒙薄板东。 秋连野水碧,霞入晚山红。 芦老渔舟聚,草荒村肆空。 独来登眺意,一雁叫西风。 注释: - 古渡:古老的渡口,通常指的是旧时人们渡河的地方。 - 溟蒙:指模糊不清、朦胧不明的样子,这里形容雾气弥漫的景象。 - 薄板:轻薄的木板,这里指桥或者渡口。 - 秋连野水碧:秋天的时候,田野里的河水清澈碧蓝。 - 霞入晚山红:傍晚时分,晚霞映红了山峰。 - 芦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词内容,理解诗词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定答题区域,并结合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归纳,注意语言要简练,不出现错别字。此诗首联“落木响萧飕,遥登古佛楼。白云樵子径,黄叶废园秋”,写登上观音阁所见所闻。首联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景象:树林中传来落叶的声音,远处的古刹在雾气蒙蒙中隐约可见。颔联“台榭啼乌恨
断桥横钓艇,小步叩禅扃。 烟裹一林雨,风传隔院铃。 竹深僧室暗,苔染石坛青。 坐久寻归路,溟蒙遍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