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敏
行舟四咏蓬 沙岸复滩头,孤蓬泊处悠。 冲烟寒带月,听雨夜衔秋。 芦底眠渔稳,柳堤入画幽。 【注解】 1. 沙岸:沙滩的岸边 2. 滩头:水边的地方 3. 孤蓬:孤独的芦苇 4. 泊处:停下来的地方 5. 悠:悠闲 6. 冲烟寒带月:烟雾缭绕,月光如霜 7. 听雨夜衔秋:在雨中听着秋声,仿佛秋天的气息被包裹在雨中 8. 芦底眠渔稳:芦苇底下的渔船安稳地休息着 9. 柳堤入画幽
【注释】 1. 金山泉:指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面,著名的风景胜地。 2. 茗战:烹茶时用茶具互相对击的声音。 3. 新笋:嫩竹苗。 4. 越江:指浙江的江河,因在杭州境内,故称“越江”。 5. 京路北:指南方的京城(今北京)。 6. 乡咏越江东:泛指怀念家乡。 7. 到日歌烟棹:到达目的地后饮酒作乐。 8. 西湖明月中:形容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旅途中路过杭州时所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多角度分析作品。首先理解诗词内容。然后逐句翻译,把握诗意。最后赏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及艺术手法。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立秋前三日,诗人在雨中作此诗以寄怀敬亭弟。首联写雨夜的景色,颔联写雨后的景致;颈联写雨后之景,尾联写山中所见所感。 译文: 终夜淋漓的春雨,我带着酒杯随意地自斟自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1. 郊原寒食候,晓日出城闉。 “郊原寒食”是说清明时节,寒食节在郊外,寒食节又叫禁火日
注释: 1. 大钟寺同敬亭弟作:在大钟寺与敬亭弟一起创作。 2. 古寺传风铎:古老的寺庙里,风铃随风飘动。 3. 闲来游屐抛:闲暇时,漫步在寺庙周围欣赏美景。 4. 野花开废殿:野花盛开在废弃的宫殿中。 5. 吠犬出荒庖:狗吠声从荒凉的地方传来。 6. 僧意殷相问:僧人心中充满期待和询问。 7. 客心聊解嘲:客人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 8. 禅房茶话久:在寺庙里喝茶闲聊很久。 9. 斜日转松梢
【注释】 别味卢沟路:卢沟桥的风味。即指卢沟桥,在北京西城区永定河上横跨北京城与门头沟区之间的一座石拱老桥。 高风行迹杳:指汪易堂有高尚的品行。高风,指品德高尚;行迹,行动,行为;杳,深远,幽远。 古道客囊虚:指旅途艰难,行囊空虚。古道,古代的官道。客囊,旅行者的钱囊。 燕市悲长铗:燕市,在长安(今西安)。战国时,赵国人冯谖在孟尝君手下作客,后冯谖离开孟尝君,到楚国去。后来他回到魏国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汪易堂即将南归省亲。下面是对每一节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一剑轻行橐,单车出蓟门 - 关键词解释: - 一剑轻行橐:形容出行时的轻松和不张扬。 - 单车出蓟门:指乘坐单车离开蓟(今北京附近)的城门。 - 译文: - 提着剑,轻松地走出城门; - 骑着单车,准备向南出发。 - 赏析: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启程的场景,传达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离别情绪。 2. 青衫游客泪
【注释】 1.怀易堂:作者在家乡的读书室。 2.凌河:指淮河。 3.烟波:水波,水气蒸腾貌。 4.雪爪:喻白发,比喻年高。 5.春事:春天的事,这里指春天的生机。 6.点花须:即“点花须上”,用笔点画着花须,形容人老头发稀疏。 7.越水:指浙江的运河。 8.吟归客:诗人自指,说自己是吟诗归来的游子。 9.燕山:指北方边塞,这里借代北方。 10.通津:渡口。 【赏析】 写诗人游历他乡时所见所感
秋夜新月初上,我最喜欢在这时欣赏月亮。 最让人欣喜的是,秋天的夜晚,月光明亮,使人心情舒畅。 当钟声在静寂之后敲响,雨点洒落下来,天空渐渐放晴。 远处的帘子笼罩了瘦长的树枝,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独自漫步在花园里,不睡觉,站在庭院中休息
怀易堂次敬亭韵 忆昔秋深候,同君客锦城。 临风当月上,把酒看潮生。 旧路长新草,荒山馀乱荆。 悠悠隔南北,落日不胜情。 注释: 怀:思念,怀念。 次:重复,仿效。 候:等待。 同:一同,一起。 锦城:古代成都的别称,这里指成都。 临风:迎着风。 当:正对着。 月:月亮。 把酒:端起酒杯。 看:观赏、观看。 生:生长,兴起。 旧路:以前走过的路。 长:长满。 新:刚刚长出,刚长出的新草。 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