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寒食候,晓日出城闉。
古渡花争发,荒祠草又新。
野烟人上冢,啼鸟自含春。
无限幽栖意,临风一怆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 郊原寒食候,晓日出城闉。
“郊原寒食”是说清明时节,寒食节在郊外,寒食节又叫禁火日,是祭祀扫墓的日子。“晓日出城”,点出时间是清明节,“晓日”,即拂晓时分的太阳。“城外”,指郊外,点出地点是郊外。
赏析:诗人于黎明出发赴郊外扫墓。“郊原”是说清明时节的郊外。“寒食”是禁火吃冷食的日子,也就是扫墓的日子。“晓日”是拂晓的阳光。诗人于黎明出发赴郊外扫墓。
- 古渡花争发,荒祠草又新。
赏析:这里用“发”“又新”二字,写出了春意盎然,花草茂盛的景象。而“古渡”“荒祠”两词则给人以凄凉之感,与上联的“晓日”相照应。
- 野烟人上冢,啼鸟自含春。
赏析:这两句写清明节人们到墓地上祭祖的情景。“上冢”指扫墓。“野烟”指野外烟雾。“啼鸟”指的是鸟儿。这两句写清明节人们去扫墓的情景。
- 无限幽栖意,临风一怆神。
赏析:“幽栖”是指隐居的生活。“怆神”是说感慨万分,心神不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有隐逸山林的愿望。
【答案】
译文:
郊原寒食的时候,早晨的太阳刚刚升起从城里出来。
古渡上的鲜花争相开放,荒废已久的寺庙里的野草也长满了新绿。
野烟迷漫着人们到墓地上祭祖扫墓,鸟儿们自由自在地鸣叫,好像春天已经来到了。
我有着无限的隐逸山林的愿望,面对春风不禁感慨万千。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清明时节诗人远足郊野,踏春祭先祖的情景。全诗紧扣“清明节”这一题目展开,以清明为线索,通过写景、叙事和抒情,把诗人在这一天里所见所感描绘得细腻生动,富有情趣。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了时间和景物。次句写清晨日上三竿,诗人才离开家门上路。“城外”指郊外,点明地点;一个“晓”字,说明时令;“城闉”是古代城门的意思,一个“出”字,说明动作;一个“晓”字,说明时间。第三句写诗人来到郊外以后所见之景。“古渡”是古老的渡口,“花”是花朵,“争发”指盛开;“新”,指嫩芽刚长出来;“又新”,指刚刚冒出地面;这两句写清明节时,百花盛开,草木初萌的景象。第四句写诗人来到郊外之后所见之人。“野烟”指野外雾气弥漫的景象;“人上冢”,指扫墓的人;“含春”指春天到来的气息;这两句写清明节人们扫墓的情景。第五句写诗人所见之声,“啼鸟”是黄莺等小鸟,“含春”与第四句“上冢”“野烟”相对应;这两句写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鸟儿欢快地歌唱的情景。第六句写诗人内心感受。“幽栖”指隐居;“怆神”意为感慨、忧伤。这两句写诗人因怀念故园而感叹不已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