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弼
【注】永颐,僧名。 寄云泉僧永颐 书来只说住高峰,不记松林第几重。 欲拣青峦问茅舍,秋山一样白云封。 注释:①寄云泉:寄给云泉寺的和尚永颐②说:告诉③住:居住④不记松林:不记得松林在哪⑤欲拣:想要挑选⑥青峦:青翠的山峦⑦问茅舍:询问茅舍⑧封:覆盖 翻译译文:书信中只是告诉你住在高山上,却没有说明具体在哪个地方。 我想挑选一座青山询问你的茅草屋,就像秋天的山林一样被白云覆盖。赏析
【诗词原文】: 赠从古上人 山僧袖出新诗卷,字字馨香扑人面。 清晨何处展看来,卷得梅花两三片。 【释义】: 山中僧人拿出了一卷新的诗稿,每句都有香气扑鼻,令人陶醉。清晨的时候,我在什么地方看到了这首诗?只见诗中卷起两三片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僧人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僧人手中的诗稿以及诗句中的梅花,表现了对僧人深深的敬意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注释:野庙已经荒凉,大门掩上门扉。寂寞的香火,客人稀少。每年春天,归巢的燕子相互看着,空落的春泥滴落在画衣上。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空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行之际,想到行人远行,不知去向何处,因此便要问一声。“欲知行远近”,即“欲问征人知远近”之省语。诗人把行人当作了出征的战士,而自己则充当了饯行的东道主。“欲知”二字,表明送客的心情是殷切的;“细数杜鹃声”,则是诗人对行者叮咛嘱咐的用语,暗含了无限惜别之意,也表现了对行者前途顺利、平安归来的祝愿。 首句“欲知行远近”,点明送别的主题;次句“细数杜鹃声”
【注释】 落梅:即《落梅》。 照夕流:月光下,梅花如流水般洁白。 粉痕:梅花花瓣的斑点。 碧苔留:指梅花落下后在泥土上留下的痕迹。 三更枝上玲珑雨:夜深三更时分,梅花落在树枝上,像珍珠般晶莹。 乱滴寒香一夜愁:梅花落在树枝上,滴滴答答地滴落,发出阵阵寒香,仿佛是一夜的愁绪。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梅花落地的情景。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梅花的美丽和娇嫩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
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的注释都写在了诗句的旁边。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清溪楼阁暮沉沉,不觉登临夜欲深。 【译文】:清澈的溪流边上楼阁渐渐昏暗,不知不觉间夜色渐深。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楼阁被暮色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感觉。诗人通过“暮沉沉”这个词汇,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夜晚即将到来的期待。 几处卷帘催酒笛,谁家闭户捣衣砧。 【译文】
注释: 吟得诗成若等闲,为吾开尽锦囊斑。 不专瘦岛元和末,要且长城大历间。 帆入乱潮随涨水,帽冲残雪度危山。 从今便少春游伴,才过新正可得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陈云崖时,对他的诗歌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诗人认为,陈云崖的诗歌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与杜甫、王之涣等人的作品相媲美。 首联“吟得诗成若等闲,为吾开尽锦囊斑。”意思是说,陈云崖的诗歌创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晚泊 芳草渡头猿夜吟,孤舟一系百年心。 旧游零落不知数,客路经过空复寻。 暮雪关山千里雁,夕阳烟火数家林。 明朝叹息东征士,发垢冠攲不欲簪。 注释: 1. 芳草渡头猿夜吟,孤舟一系百年心。 注释:在芳草萋萋的渡口边上,猿猴在夜晚哀声长啼,那一只孤独的小船,载着一个百年未归的人儿,心念故土。 2. 旧游零落不知数,客路经过空复寻。 注释:那些曾经熟悉的游乐场所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我走过了许多地方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自惭尸素尝多暇,未放秋风变楚颜。 - 注释: 自惭,感到惭愧。尸素,指尸体上的白色,这里形容自己平时清贫无为。“尝”,曾经。多暇,闲暇时间很多。“未放”,没有放开。“秋风变”比喻时局、环境的变化。“楚颜”,楚国的容颜,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因时局或环境变化而显得憔悴。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清闲生活和国家、社会的动乱局势,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忧虑。他担心自己虽然清贫
罗家洲 对港近村都有路,乘船往来更频繁。 入秋破衣仅存线,整天收钱不满缗。 远处河岸冷沙含落叶,浅滩寒水卧枯草。 不知行役何时能停止,即使深夜也要呼唤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渔民生活、抒发诗人情感的诗。首句“对港近村都有路”,写出了港口与村庄之间的交通方便,可以乘坐船只往来频繁。次句“扁舟倍觉往来频”则进一步描绘了渔民的生活状态。他们乘坐的小船在港口与村庄之间来回穿梭,非常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