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
【注释】 维扬:今扬州,在江苏。即事:记事。半市坊:半是市面,半是居民区。军装:指军队。愁来莫上城头望:不要上城墙去瞭望。莫:不要。西北浮云接太阳:形容天阴欲雨的景色。《汉书·苏武传》:“朔方之地,秋降而冬凝;河冰结合,未及到年,雨雪不调,秋冬齐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象的小诗。 首句“茅屋芦门半市坊”,以朴素无华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江南市井生活的画面。茅舍和芦苇构成的门扉半掩着
【诗句解析】 1. 维扬即事:指作者在扬州的见闻。 2. 皂角林前野地宽:皂角树(皂荚)是落叶乔木,种子可榨油,皮可入药;皂角林前,形容地势开阔,土地肥沃。 3. 新塘路口草泥干:新塘口,地名,位于扬州。草泥干,意味着新塘口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利用过,草木凋零。 4. 天乎如此功名事:感叹世事如棋,变幻莫测。天乎,感叹词,表示惊讶、赞叹等情感。如此,指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 成败观人自昔难
姑苏台 故址耕残草树秋,无人曾见鹿来游。 甬东亦是当时月,不照笙歌只照愁。 诗句翻译: 1. “故址耕残草树秋”: - 这句诗描述的是姑苏台(姑胥台)的遗址。"耕"可能意味着人们曾在此处耕作。"残草树秋"则描绘了秋天时,曾经繁茂的草木已经凋零的景象。 2. “无人曾见鹿来游”: - 此句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回忆。在没有游客的地方,只有孤独和寂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形象,体会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赏析时可围绕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来分析。“毗陵天庆观龙殿阴壁老怀仁笔”,写天庆观龙殿的壁画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头角峥嵘春起蛰”,意思是:画中龙头昂角,像春雷震动后初醒的蛰虫,生动有力、神采飞动。“有时麾斥惠山云,行雨归来半身湿”,意思是:有时它挥动着翅膀驱散惠山的云雾,行雨过后又回来沾湿了身子。这句诗的意思是
丹阳道中流寓人 累土编茅古制庳,官田种秫得沽私。 自言身健无徭役,犹胜平生江北时。 注释: 1. 累土编茅古制庳:用土和草编成茅草房,这是古代的简陋房屋,矮小且简陋。 2. 官田种秫得沽私:公有的田地可以种植高粱,自己可以卖给私人。 3. 自言身健无徭役,犹胜平生江北时:他说自己的身体很健康,没有徭役之苦,这比在北漂的时候还要好。 赏析: 首联“累土编茅古制庳,官田种秫得沽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识记和背诵经典篇目,还要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诗歌的表达技巧有所了解。《惠山》是一首写景小诗,描绘了惠山寺周围风景秀丽、古迹众多的优美画面。全诗四句,首联“石苔滑汰屋连斜”,点明地点;颔联“第二泉边古佛家”,点出时间与地点;颈联“一壑松风听不了,却留僧坐自煎茶”
【注释】牛斗:指牛郎织女星,为银河的二颗大星。禹贡州:古九州之一,即扬州。东南:指南方。屏蔽:保卫。流:通“游”。珠帘:用珍珠做成的帘子。柝(tuò):古代行夜戒时的梆声。 【赏析】这首诗写扬州的美丽景色及作者的感慨。开头四句是说,在牛郎织女星座的地方——天上的禹贡州,有东南屏障的扬州,大江从那里流过。“维扬”,即“扬州”,古地名,这里代指扬州。 “向来明月珠帘梦”两句,意思是,以前每逢明月照临
【注释】 青云:青天。影里:影子里。几(jī):多少,多少许。倚(yǐ):靠在栏杆上。看不真:指身在高处,视线受阻。阑干(lán gān):栏杆。江湖:泛指江湖、江湖道路等,这里指代诗人的仕途之路。玉关:古代边塞名。此处指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是写归雁亭的。诗中通过“又”字和“年年”二字,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开头两句写登高所见,即“归雁亭”。作者站在高高的楼上,看到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碧水
京口运河上, 荒荒永岸水如沟。 翁仲无言立上头。 日日餫舟衔尾去。 东南民力尚支不。
【注释】 虎丘:在今苏州市西北。 曼陀:石名。 生公:晋僧竺道生,字昙济,常于虎丘讲经,后人建生公讲堂。 剑水:指虎丘附近的澄江。 一泓:一湾深水。 【赏析】 此诗描写了虎丘的美景。首联以“无根树”比喻生公说法时的形象,突出其超脱世俗、高洁的品质;颔联描绘剑水清澈见底的景象,赞美虎丘山水之美;颈联则用传说赞美虎丘的神奇魅力,强调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