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
近望牛头山的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汉西郊野眺望牛头山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代兴衰的感慨。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近望牛头山(观察牛头山,即牛头山的景色) - 关键词:近望、牛头山 - 注释:诗人站在某处位置,仔细观察远处的牛头山。 2. 汉西郊野望牛头,滚滚寒云万顷流(汉西郊野中牛头山的景象) - 关键词:汉西郊野、牛头山、寒云、万顷流 - 注释:在辽阔的汉西郊野之中
踏莎行 书斋 微暑初生,新香乍袅。 枣花开处莺声小。 起来无事意幽幽,山光不管离人老。 世事茫茫,流年杳杳。 镜中慵把朱颜照。 楼头燕断梦魂迷,故园户外堆芳草。 注释: 1.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忆瑶台”、“踏青游”等。《踏莎行》词牌名取自于“踏莎行径”,即在花径上行走,有步月、赏花之意。此词为宋祁所作。 2. 微暑:轻微的暑气。 3. 新香:刚点燃的香气。 4. 枣花:红枣的花朵。 5.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赏析作品的构思、艺术手法以及语言等。首先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其表达效果,并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山色何人扫,十分淡不流”,意思是:“山色是谁打扫的?十分平淡而不流走”。“扫”和“流”是关键词。“扫”即清除,使……变干净;“流”是指流动,流逝。这里指山色被扫除得干干净净,一点痕迹也没有了。“山色何人扫,十分淡不流”
注释:荷花盛开,小舟停泊在水边;远处寺庙的钟声隐隐传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荷花盛开,小舟停泊在水边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美丽与宁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画面之中。同时,诗中的“花间”、“水外”等词语,不仅为画面增加了层次感,也使得整首诗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此外,诗中的“渔艇”、“寺钟”等元素,更是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性和动感。总体来说
【注释】 延绥:地名,今陕西榆林东南。太行山:在山西和河北西部,横亘于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黄河:指黄河从陕西的潼关到宁夏的青铜峡这一段。绿树:泛指树木花草。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附近,是古代通往西域(今新疆)的要隘。 【赏析】 送客入延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友人去往边地延绥(今陕西榆林东南),心中十分激动,但又不能不有所节制,于是借景抒怀
注释:无论是什么事情,都无法比得上酒杯在手的满足;一年中难得见到月亮当头。 赏析:诗人以酒为喻,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感慨。他通过对比杯和月,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认识。同时,他也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篱落萧条野屋贫,荒凉冷日起风尘。 如何树树秾花发,三月城边不见春。 注释: 篱落:篱笆。萧条:凄凉冷落。野屋:指简陋的房子。贫:贫穷,不景气。荒凉:衰败、冷落。冷日:寒冷的阳光。起:出现。风尘:尘土飞扬。树树:树木。秾(nóng)花:盛开的花。发:开放。三月:春天三个月。城边:城外的城墙边上。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失望之情。首句写野屋之贫,寒日之光,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赏析”,然后审清题干选择的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相关写作背景,最后进行赏析。此诗首联点明时令与地点,颔联写兄弟久别难聚,颈联写异乡之思,尾联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人随蛮土乡音变”一句中的“蛮”是古对西南夷地的泛称,“土”指的是少数民族地区。“过巩树齐”句中“巩树齐”为地名。“酿秫须谋日日醉
【注释】 雪帆:指张雪帆。秦云飞旧日:指昔日的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求定:谋求安定。 城郭新时少:指战后,城郭残破。豺狼乱后多:指战乱之后,豺狼肆虐。豳人:古族名,即北周所置的豳州,今陕西旬邑、彬县、长武一带。陶穴蹙黄河:形容战乱之后荒凉景象。陶穴,指窑洞。蹙,使狭窄。黄河,泛指黄河流域。谏草:古代臣下上奏章时所用的一种文体,称为“露布”、“奏疏”,又称“章”。无隐:意谓无所顾忌。许放歌
【解析】 “树合若无路”:树木茂密,仿佛没有路可走。 “傍寻有寺通”:旁边寻找,有寺院相通。 “远鸦翻夕景,一雁压春风”:远处的乌鸦翻飞着傍晚的景色,一只大雁掠过春风。 “石面雷批壑,松腰水掣空”:石面上像被雷击过一样凹陷,松树枝条上似有水在流动。 “凭栏疑日月,不似楚吴中”:我凭栏杆远望,怀疑是日月,不像在楚国和吴国的地方。 【答案】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江州刺史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