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玘
南峰闲步 - 南峰:指的是中国的南岳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 - 闲步:漫步。 - 足健会真赏:形容脚力强健,能够欣赏到南岳的美景。 - 眼明逃世纷:形容眼睛明亮,能够摆脱世俗的纷扰。 - 风烟入诗画:形容自然景色如同诗画一般美丽。 - 杖屦逐僧云:形容自己像僧人一样,随着僧人们一起走在山间。 - 水阔天疑尽:形容湖水辽阔,天空好像要触及天际。 - 峰寒日易曛:形容山峰高耸,阳光照射下显得寒冷
《过虹县有作》 老态倦羁旅,不堪行舸催。 注释:形容自己年老体衰,厌倦了羁留在外的行程,不能忍受船行的催促。 风高鸟横度,汀转树交回。 注释:风势很高,鸟儿在天空中横着飞过;江水流动,树木倒映在水中相互交错。 雨过雾犹湿,春寒花未开。 注释:雨水过后,云雾还显得湿润;春天的寒冷使得花儿还没有开放。 不为米南来。 注释:如果遇到楚地的人问候,我就不再像当年一样去南方了
《舟行阻雨》 【注释】 1. 暮雨来何急,乘时助发生。——暮:傍晚;来何急:来得多么急迫。 2. 水边千树暗,篷底一灯明。——水边:指船舷。 3. 半夜起乡思,空陂闻雁声。——陂:山坡、堤岸。 4. 春风故留客,不为阻归程。——故:故意,有意地,这里作“依然”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乘舟旅行时,途中遇雨受阻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清新,情景交融
诗句:平野青芜合,长桥绿树低。 译文: 辽阔的平原上,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一座座小桥横跨在溪流之上,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在水中。 赏析: 李昭玘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心境。首句“平野青芜合”通过“平野”与“青芜”这两个词汇传达出一种宽广而略带荒凉的景致。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旅途的艰辛,也引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第二句“长桥绿树低”,则通过对“长桥”和“绿树”的描绘
【注释】 长道:长途。 细草眠黄犊:细草上,黄牛在悠闲地吃草。 短篱穿绿杨:短篱笆穿过绿色的杨柳。 舂声鹁鸪急:春日的打杵声急促。 田径蝍蛆长:田间的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生长。 地暖足春物:春天的暖意让万物都活跃起来。 雨频宜水乡:频繁的雨水适合江南的水乡。 羁怀不可话:羁旅之情难以言表。 倒橐酒须尝:倒出酒来品尝一下。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季田野风光图。首联写景,颔联写人
久雨 苦雨经旬久,溟蒙势未收。 细声来短盖,横点透重裘。 涧曲水流急,峰深云气浮。 此行吾自喜,所念老农忧。 注释:苦雨已经持续了十多天,天空的阴霾依然没有消散。细细的雨点像是落在了屋顶的短盖上,轻轻一碰就能听到水滴的声音。雨水从山涧流下,水流急促,山间的云雾也显得更加浓密,飘浮在山峰之间。这次出游我很高兴,但同时也担忧那些辛勤耕作的老农们。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雨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
【注释】 出郭闲步:走出城郭,闲适地漫步。郭,外城。野径、水烟、晚寒、野老,指野外景色。盘桓:逗留。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在家乡田园中与友人郊游的一天。诗人在郊外游览时,面对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心胸豁然开朗,感慨万千。诗中写景细腻入微,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首联“城市不在眼,始知天宇宽”。意思是说,从城外走来,才发现自己曾经狭窄的视野是多么的狭隘,从而感到心胸开阔了,视野也宽阔了
诗句解释与译文 第一句 渐入临淮路 - 逐渐进入临淮的道路。临淮,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意味着诗人正在接近或已经进入到临淮地区。 移舟每问津 - 每次移动船只时都要询问水路是否有渡口。移舟意味着在行进中改变路线或停靠,而问津则表明了对于安全和方向的关心。 第二句 行行风逆水 - 行走间,不断遭遇逆流。这里的“风”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中水流的方向,而“逆水”则描绘出一种艰难的行进状态。 处处雨随人
这首诗是寇彦时在自历下归来时,带回一把古铁刀,白石压尺见赠。寇彦时用这把刀和白石压尺来写诗,并以此答谢赠刀之人。下面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素质并琳琅,磨砻若截肪。 注释:素质,即质地,此处指白石的质地;琳琅,美玉,这里用来比喻白石的光滑细腻;磨砻,打磨,此处指对刀的打磨;截肪,即截取脂肪,此处比喻刀刃的锋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把刀子的质地就像美玉一样光滑细腻,刀身经过精心打磨
【注释】 出平岸:指竹林和树木从平地伸展出来。 人家藏远烟:形容远处的村庄隐藏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片帆云度水:形容一片小船在水中飘过,好像被云彩遮住了一样。 双桨雁随船:形容两只大船拖着长长的木桨前进,像大雁一样跟随着船儿前进。 绿变春回地:形容春天来临时,大地变得绿色。 寒生雨后天:形容经过寒冷的冬天,天气转暖后,雨后天晴的景象。 佳境:美好的景色。 留连:留恋、徘徊不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