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兰
鹦鹉 翠毛丹觜乍教时,终日无寥似忆归。 近来偷解人言语,乱向金笼说是非。 注释:翠绿色的羽毛,红色的嘴巴,刚开始训练时还不习惯。整天没有一点自由,好像一直在想着要回家。最近它学会了人话和一些坏话,经常在笼子里对别人指手画脚。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一只鹦鹉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诗中“鹦鹉”一词,既是实指,也是虚指。实指是指作者所养的一只鹦鹉
【注释】 河梁:即桥,代指渡口。 沧浪:水深浪大,比喻险恶。 沙溆(xiù):水边。 白鸟:白色的鸟儿。翩翩:形容飞翔的样子。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渡口的所见所感。首句以“水势滔滔不可量”为起兴,点出渡口的环境;第二句“渔舟容易泛沧浪”,是说渡口的水很深,小船很容易就能驶过;第三句“连山翠霭笼沙溆”,写渡口两边连绵不绝的山色,笼罩着沙洲;第四句“白鸟翩翩下夕阳”
与道侣同于水陆寺会宿论道穷心少有朋,此时清话昔年曾。 柿凋红叶铺寒井,鹄坠霜毛著定僧。 风遰远声秋涧水,竹穿深色夜房灯。 出门尽是劳生者,只此长闲几个能。 注释: 1. 论道:讨论道理或学问。 2. 穷:极,尽。 3. 朋:朋友。 4. 清话:清谈。这里指谈论佛学、玄理。 5. 柿凋红叶:指秋天柿子落叶的景象。 6. 鹄(hè):古代称鹅。 7. 霜毛:白色的羽毛。 8. 穿:通“串”,穿过。
注释: 密密无声坠碧空,霏霏有韵舞微风。 密密无声坠碧空,指雪花飘落在天空中。霏霏有韵舞微风,指雪花在微风中飘落时的声音像诗一样美妙。 幽人吟望搜辞处,飘入窗来落砚中。 幽人吟望搜辞处,指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寻找灵感。飘入窗来落砚中,指雪花飘落进窗户里,落在砚台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雪花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全诗语言优美
【注释】: 冷落官资不畏贫,司曹且共内官分——冷落的官职不畏惧贫穷,与内宫官员共同管理。 步量野色成公案,点检樵声入奏闻——步行丈量田野颜色,成为朝廷的案卷,检点着山林中樵夫的声响,向皇帝报告。 陵庙路因朝去扫,御炉香每夜来焚——陵园墓地的道路,因为皇帝早晨的祭拜而去打扫,御用的香炉在夜晚被点燃。 碑寒树古神门上,管得无穷空白云——冷冰冰的石碑和高大的树影笼罩着神灵的大门,能管到无边的空白云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型默写。 【答案】 登楼 边邑鸿声一例秋,大波平日绕山流。 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注释: ①“鸿声”:鸿雁南飞时的叫声;②“大波平日”:指黄河的水波;③“明月”:指月光;④“尽夕”
登楼忆友 物象远蒙蒙,周回极望中。 带烟千井树,和磬一楼风。 月色寒沈地,波声夜扬空。 登临无限趣,恨不与君同。 【注释】 ①登楼:登上高楼。 ②物象:自然景物。 ③蒙蒙:模糊不清的样子。 ④周回:周围。 ⑤千井树:指井边的树木。 ⑥和磬:指寺庙里的钟声。 ⑦寒沈:寒冷。 ⑧月色:月光。 ⑨波声:江水流动的声音。 ⑩“登临”二句:登高而眺,无边的风光使人产生无限的兴趣。 赏析:
观棋 拂局尽消时,能因长路迟。 点头初得计,格手待无疑。 寂默亲遗景,凝神入过思。 共藏多少意,不语两相知。 注释: 1. 拂局:整理棋盘。 2. 尽消时:指棋局结束的时刻。 3. 长路迟:比喻下棋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4. 点头初得计:在棋局中,经过深思熟虑后有了初步的计策。 5. 格手待无疑:在棋局中,需要等待对手没有异议地投降才能获胜。 6. 寂默亲遗景:在观棋的过程中
注释: 襄阳曲:为怀念在襄阳游赏的人而写的曲子。 南游人:指自己曾经到过襄阳的游赏者。 大堤:即襄阳的护城河,也称为樊城。 千帆万帆:形容船只很多。 尽过门前去:所有经过门前的帆船都离开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思念友人之作。诗人为了纪念曾经在襄阳游赏的朋友,决定在襄阳定居下来,并在护城河边建造了一座小房子,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为忆南游人,移家大堤住”
注释: 衰柳旁的蝉在吟唱,正当残日角声和。 平常的日子不足让我少愁思,在这个时候听到此景愁思更多。 译文: 衰败的柳树旁的蝉在啼鸣,正当残阳下角声与柳枝相互呼应。 平常的日子里我愁思很少,但在这个时候听到这种声音我的愁思更多。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通过描写夏日黄昏时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清新,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