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虬
【注释】 比红儿诗:比作红儿(即红娘)的诗歌。 楼上娇歌袅夜霜,近来休数踏歌娘:楼上传来了娇声的歌吟,如同晚秋霜露一般。近来就不要去数那些唱着《踏歌》的女子了。 红儿谩唱伊州遍,认取轻敲玉韵长:红儿随便地哼唱了一遍《伊州》,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悠扬不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妓词,通过对比红儿与其他妓女的不同,赞美红儿的高雅与不同凡响,也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倾心和赞赏。全诗语言通俗,风格明快
诗句原文: 姓字看侵尺五天,芳菲占断百花鲜。马嵬好笑当时事,虚赚明皇幸蜀川。 译文: 杜红儿的美貌令人惊叹,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使她的名字与天相连,仿佛能够穿透九天。她的香气四溢,让百花都相形失色,成为了花中之王。她的美丽和智慧让当时的人们感到惊奇,仿佛是在嘲笑那些愚蠢的皇帝们,他们因为一时的喜好而失去了整个国家。 注释: “姓字看侵尺五天”:这里的“姓字”指的是人的姓氏和名字
诗句译文: 辞辇当时意可知,宠深还恐宠先衰。 若教得似红儿貌,占却君恩自不疑。 赏析: 罗虬的这首诗表达了对杜红儿美貌的赞美和对爱情中自信的态度。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杜红儿的深深爱意和对其美貌的赞赏。第三句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能够拥有像杜红儿这样美丽的女子,那么在面对皇帝的爱时,自己也会充满自信,不再有任何疑虑。 这首诗采用了尊题的修辞手法,即通过比较古代绝代美女与杜红儿的美
【注释】 比红儿诗 《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有一首《碧玉歌》,是汉元帝刘奭时王嫱所作,其中有“北方有佳人兮,绝世而独立”之句。此诗即以王嫱自比,表达了她不愿在宫中受拘束的心愿。 红儿:指宫女。 不向汉宫生:不愿意到皇宫中来(作妃嫔)。 便使双成谩得名:如果让她来到皇宫中来,就辜负了赵飞燕和合德两位美女的名字。 麻姑:神话中的仙女。相传麻姑曾到过王屋山,王母宴请她。 疑:怀疑。 尘世:人世间。 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凤凰在香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穿过驰道,来到了百花盛开的地方。诗人赞叹说,这是因为红儿的美丽容貌,才被迎进了汉宫。 首句“凤舞香飘绣幕风”,描绘了一幅凤鸟在绣幕之上翩翩起舞的画面。绣幕通常用来装饰宫廷,而凤鸟则象征着高贵和吉祥。这里的“香飘”可能指的是绣幕上的香气,或者是凤鸟身上的香气,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次句“暖穿驰道百花中”,则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百花盛开
诗句原文: 能将一笑使人迷,花艳何须上大堤。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译文: 罗虬的《比红儿诗》是一首组诗,共百首,全部为七绝。这首诗以杜红儿为题材,选取了古代众多著名美女与之相较,在对比中展现了杜红儿的美貌绝伦。其中“能将一笑使人迷”和“花艳何须上大堤”表达了红儿的魅力无人能敌;“疏属便同巫峡路”和“洛川真是武陵溪”则描绘了她的美丽如同自然景观,引人入胜。 赏析:
【注释】 比红儿诗:即《咏史》其一。 章华会:指汉成帝时,在章华台宴请群臣的盛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汉代帝王奢侈生活的讽刺。首句写景,楚泽平如镜,天上的繁星倒映在水中;二句写宴游,君王在台上举行宴会,庆祝早春来临;三、四句写议论,章华会中客众多,但冠缨却空悬,为什么?是因为那些宾客都是些无能之辈。 “波平”两句,写景。诗人将楚泽与星空相比,形象地写出了湖光山色的宁静和秀美。 “台上”两句
注释:天上的碧色轻纱,只有六铢那么薄,就像含着露珠那样透明。即使是汉宫中的音乐也比不上这碧色轻纱的美丽,它应该没有心情再去弄那些珠宝首饰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天碧轻纱为比,写轻纱之美,轻纱之娇。轻纱之美,在于“天碧”而质“只六铢”,其质地之轻薄,如“含露透肌肤”。汉宫音乐之美,在于“便教汉曲争明媚”,与轻纱的“只六铢”、“含露透肌肤”相媲美。而轻纱却不屑于去“弄珠”,因为珠玉之饰
诗句如下: 重门深掩几枝花, 未胜红儿莫大夸。 王相不能探物理, 可能虚上短辕车。 接下来为您提供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比红儿诗》是唐代后期诗人罗虬创作的一首七绝组诗。罗虬通过“尊题”格的修辞法,择古之绝代佳人与杜红儿作“比”,既刻画其美貌绝伦,又巧妙运用对比,使读者对杜红儿之美产生深刻的印象。此诗共百首,体例全部为七绝,展现了罗虬在文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高超技巧。
注释: 三吴地区的风俗习惯重视风光,但从未见过红儿的面。 她善于描绘妖娆的美丽,也善于教导人们观赏,那么就应该不再谈论真娘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红儿的描写来赞美其妖娆之美。诗人通过对比三吴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其他地方的特点,突出了红儿在三吴地区的独特地位。诗中的“未见红儿一面妆”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红儿美丽动人的样子。而“好写妖娆与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