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
诗句原文 登高步斜阳,四望心悠哉。莫愁黄昏近,会有明月来。 译文注释 登高远眺,斜阳西下,四周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不要担心黄昏将至,因为月亮即将升起带来光明。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登高所见美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王佐(汝学)诗歌创作的佳作
【注释】: 漫兴:随意写的诗。 徘徊复徘徊,几度孤城暮。 徘徊:这里指诗人在城中徘徊。 几度:多次。 孤城暮:形容城孤独无伴。 不见远人来,望断南桥路。 不见:看不见。 远人:远方的客人。 望断:望穿眼线。 南桥:古桥名。此桥为通往南边的道路。 赏析: 此诗写诗人独自在城上徘徊的情景。诗人登上城头,四下观望,只见自己一人,又想到这孤城是没有人烟的。他徘徊了好一会儿,才离开
注释: 1. 客来打秋风:指秋风送爽,客人来访。 2. 我赠秋声集:指我送他一册《秋声赋》的文集。 3. 要知此书名,预先为我立:意思是说你要了解这本书的名字,那就请你先给我留下一个名字,我好把它叫做“秋声集”。 赏析: 这是一首自撰的书信,写给同僚廖节推,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写秋风送来了客人,暗示了诗人收到信后的心情。第二句则是诗人回应,说自己送给朋友一册名为《秋声赋》的文集
注释 旅食京华久,年来音信疏。 旅食:客居他乡(或在外做官)。 忽听双鹊语,暗卜岭南书。 双鹊:指两只喜鹊。 卜:预测、推测。 岭南:指广东一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张九龄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前两句“旅食京华久,年来音信疏”,描绘了他长期居住在京城,与故乡亲人的联系越来越疏远的情景。而“忽听双鹊语,暗卜岭南书”则是对这一情感的深化和扩展。在这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棠溪八景下村烟树」 - 关键词:棠溪、八景 -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棠溪"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自然景观,而“八景”则可能是指该地区的八个著名的自然美景或者历史景点。这里诗人可能想要表达对这个地方美景的赞美。 - 分析:这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这个特定地点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叹。 2. 诗句:「清朝负斤去,薄暮巾车归」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具体的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概括。 这首诗是描写景色的,所以第一句“向晚适幽兴”就是作者写景的缘起,即诗人在傍晚时分去游赏棠溪八景,以抒发自己的幽情。第二句“行吟下村路”交代了诗人的行动
注释: 棠溪八景:指唐代诗人张籍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中的“棠溪八景”。 下村烟树:指乡村景色。 石骨棱棱见:石头上的纹理清晰可见。 沙纹远远开:沙滩上的纹理远在天边。 海天清瘦景,眼底一时来:海天之间显得更加清瘦,眼前的景色一时来到心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观。首句“棠溪八景”暗示了这是一首描绘乡村景色的诗。第二句“石骨棱棱见”,描绘了石头上清晰可见的纹理
棠溪八景下村烟树 羌笛怨清商,城头夜未央。 袅袅女萝阴,摆落明月光。 注释: (1)棠溪:地名,今属四川省彭山县。 (2)羌笛:古时流行于四川一带的一种乐器,以竹为管,音调哀切。 (3)怨清商:形容羌笛声悲切哀怨。 (4)城头:指成都城上。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象的诗。前两句写诗人听到羌笛声,心中生出一种愁怨之情。而后两句则描绘出夜晚时分,月光洒在女萝树上,形成一片阴影的景象
【注释】 1.过:经过,探访。 2.严子陵祠:东汉初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严光的祠堂。 3.交道:旧指仕途和官场。 4.丧:衰败、没落。 5.何代无秦鹿:意即“何代无秦人”,意为历代王朝都有权贵如秦桧之类的奸臣,他们陷害忠良,祸国殃民。 6.先生千载心:指严子陵的遗志,严子陵是西汉人,曾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大臣,因反对光武帝立其侄子刘庄为帝而归隐富春山,后人称他为“钓翁”。 7.悠悠山水绿
【注释】 歌风台:汉文帝刘恒曾在长安城东南的霸陵上修建了一座高台,名为“霸陵”。他常在霸陵台上登高远眺,并作《长歌行》以抒怀。后人便称霸陵为歌风台。 生处:出生的地方。 故乡:家乡。 双:成对的。 泪垂:眼泪流下。 【赏析】 《咏史二首·其二》是一首乐府诗。此诗前两句写人、鸟之悲喜不同。诗人以乐天知命的旷达心态面对世事变迁,故有“人从生处乐,鸟过故乡悲”的句子,表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