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騊
游终南山杂咏宿紫阁 石磴溪桥傍翠峦,分明深入画图间。 远绕禅刹疑无景,迥出群峰别有山。 微雨欲来云影乱,轻风不断鸟声闲。 岚光可是清人骨,更待中宵一梦还。 注释: 1. 石磴溪桥傍翠峦:石梯和溪流边的桥梁靠近翠色的山峰。 2. 分明深入画图间:显然深入到了如画一般的地方。 3. 远绕禅刹疑无景:在遥远的山边环绕着寺庙,好像看不到景象。 4. 迥出群峰别有山:从群山中突出,另有一座山。 5.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游终南山杂咏》。 望极空蒙清满怀,更寻遗迹步高台。 日斜林杪增光去,风静山尖倒影来。 万顷澄澜春涨碧,一川秀色暝阴开。 坐中自有江湖兴,未放陂南画舸回。 注释: - 望极:极目远眺。 - 空蒙:云雾缭绕的样子。 - 清满怀:心中充满清澈之感。 - 遗迹:指古代遗留下来的遗迹或故事。 - 高台:高处的平台或楼台。 - 日斜:太阳快要落山。 - 林杪:树梢。 - 增光
游终南山杂咏宿白云明日之鄠县 遮蔽了天空的浓绿,是门前的路; 环绕着大地的稀疏的苗,是户外的村庄。 暂时住宿在云房中敲击空虚的寂静, 红尘中的意义,我不堪论说。 注释: 1. 蔽空秾绿(bì kōng nóng lǜ):覆盖了天空的绿色植被。 2. 匝地疏苗(zā dì shū máo):环绕大地的稀疏的植物。 3. 云房(yún fáng):云雾缭绕的地方,这里比喻山间云雾之中的隐士住所。
《游终南山杂咏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终南山草堂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入门修竹耸琅玕”这一句描绘了草堂入口处修长的竹子挺拔而美丽的景象。琅玕是一种珍贵的美石,用来形容竹子高大挺拔。这句诗通过描写竹子的美,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 “坐久香风拂画栏”这一句描述了坐在草堂中,被阵阵香气吹拂,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注释】 1. 游终南山:游览终南山。 2. 杂咏:诗体名称之一,兼及多种题材。 3. 雨后:指天刚放晴。 4. 紫阁:山名,在陕西长安县南,是终南山的主峰,因山上多紫草而得名。 5. 晚望:傍晚登高远眺,观看景色。 6. 小雨初回:雨刚刚停歇。 7. 作暮寒:产生一种冷意。 8. 断崖壁立:形容山势险峻峭拔,如刀切一般。 9. 夕阳间:日落时,阳光斜射在悬崖之上。 10. 一襟清兴
注释: 游终南山杂咏长啸洞 西风壁立苍崖瘦,一水湍流怒浪翻。 云外不须求紫府,只应此景是桃源。 译文: 在西风中,山崖陡峭如刀削,水急浪高如同怒龙翻滚。 在云海之外,不必去寻找紫府神仙,这美景就已足够让我忘却尘世,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终南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首联“西风壁立苍崖瘦,一水湍流怒浪翻”通过西风吹动苍崖、水流湍急翻涌等景象
【注释】 云际院:位于终南山的山顶,为唐玄宗所建。 【赏析】 首句以芳林蔽日,暗示了作者对终南山峰的向往之情。第二句写在山中迷了路,被落叶所误,写出了终南山的幽静和神秘,也写出了作者的困惑和无奈。第三句转岩却见层峦出,表现了他见到层层叠叠的山峦时的惊喜和激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仙境的向往。最后一句知是仙山第几重,则表明了他对于终南山峰的敬畏之情,也显示出了他对仙境的向往。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蔽空秾绿门前路,匝地疏苗户外村。 暂宿云房叩虚寂,红尘意味不堪论。
万点梢头烂晓霞,谩随闲世斗春华。 孤根自是生穷僻,未必轻输别圃花。
渐侵晚景尤便静,不出忙中岂爱闲。 休问骅骝与蛙黾,会须投绂老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