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佺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长亭山势倚岧峣: - 长亭:古时设在路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此处指一座位于高处的山。 - 山势倚岧峣:形容山势高耸,巍峨挺拔。 2. 半壁斜阳散采樵: - 在山的半腰处,斜阳洒下,仿佛是阳光在为采集柴火的樵夫们指引方向。 3. 野烧轻阴遥度水: - 野火烧过的痕迹随风轻轻飘散,形成一片阴影。远处的水面被这轻阴笼罩,显得更加幽静。 4. 海门喧市乍归潮: -
《挽周先生明府四首·其一》是明朝诗人曹学佺的作品。 诗中,“魂迥难招屈左徒”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先生的深深哀思,难以召回已逝的贤者。“伤心忍顾藐诸孤”,则是对周先生孤独一生的同情与哀悼。“龙精带雨长鸣剑,鲛泪临风尽落珠”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龙精般的剑带着雨滴,如同龙的眼泪一般滴落;而周先生的形象则如鲛人的泪水般在风中飘洒。这不仅是对周先生生前事迹的回忆,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
金陵怀古四首和汪仲嘉 其三 齐 注释: 1. "钟阜霜飙馆已倾":钟阜,指的是钟山,即今天的南京。霜飙馆,可能是指某个古代的亭台或者建筑物,已经倒塌。 2. "至今哀壑起秋声":哀壑,形容声音悲凉。这句话的意思是,直到现在,那个曾经存在过的亭台或者建筑物的位置,仍然会发出悲伤的回声,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往事。 3. "针楼银汉含情语":针楼,可能是指一个古老的建筑,形似针状。银汉,指银河。含情语
【注释】 泉台:指墓地,也泛指坟地。寂寂:寂静。夜漫漫:夜晚长长,无边无际。永隔音容:永远听不到你的声音和容色。想像:思念。遣嘱:托付。倩人传诀别:请人转达我的诀别之言。相思:怀念之情。托梦:托梦于人。接悲欢:安慰和鼓励他人悲伤和欢乐。花滋(zhī):沾着露水的水珠,喻指泪水。愤泪:因悲痛而流下的眼泪。河阳县:地名。水吓(huǎi):水浪冲击声。游魂:游荡的鬼怪。黯淡滩:阴暗险恶的沙滩
【注释】 执手:握手,表示惜别的客套话。 白下:即南京,当时为南宋都城。 清尊:指酒器。 回首:回头看。 片鸿:指孤雁,比喻书信。 【赏析】 《别吴子修》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作于作者罢枢密院编修官后赴南郑(陕西汉中)任通判时离吴氏而作。全词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情态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情的思念之情。 首句“执手依然在路歧”,写两人依依不舍的情景。“执手”是古代一种告别的方式
注释: 金陵怀古四首和汪仲嘉 其二 晋 1.一从荆棘叹铜驼,五马为龙世所歌。 释义:自从战火纷飞,感叹着曾经辉煌的铜雀台,那曾经是五匹骏马驰骋的地方。 2.晋室山河遗略尽,雒中人物过江多。 释义:晋朝的江山已经荡然无存了,在洛阳的人很多都来到了江南。 3.杨花寂寂新宫出,燕子依依旧宅过。 释义:春天的杨花静静地从新建的宫殿里飘落出来,燕子也像以前一样在老宅中穿梭。 4.欲向登临感陈迹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第1句:我选择明诗,在嘉靖年间进行创作,匏庵唱和石田翁。 - 明诗:指的是明代的诗歌。 - 嘉靖中:指的是明代嘉靖年间。 - 匏庵唱和石田翁:匏庵(即张匏庵)与石田翁(即钱受之)一起创作和唱和诗歌。 第2句:论晴较雨当家话,食叶成文道者风。 - 论晴较雨当家话:比喻晴天时更能抒发自己的情感,与雨天相比更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食叶成文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南部。山上有清源寺、天门寺、白龙洞三处名胜古迹。其中最有名的是清源寺,建于唐代,后经多次重建。 “重重涧道入云登,忽接空香最上层。” 这句诗描述了清源山的山路蜿蜒曲折,仿佛一条条涧道直通云霄,最后到达山顶。当登上山顶时,突然闻到阵阵清香,原来是从远处传来的寺庙里传来的香烟。 “松下轻烟埋断碣,塔中残照送归僧。” 这句诗描绘了清源山下的松下烟雾缭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松梯”要求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见解即可。此题中,“身入苍翠中,落日无人影”是第一句,意思是进入苍翠的松林,太阳已经落山了,看不见一个人影。“步步踏松根,不觉到前岭”是第二句,意思是一步步踩在松树的树根上,竟然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前面的山岭。 【答案】 译文: 我身入苍翠繁密的松林
【注释】 太清:道家语。指天。 群峰在其下:形容泰山之高。 自:从。 谁为长住者:是谁能长久居住在这里。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的七言律诗,诗人游历泰山之后,面对苍茫的群山,顿生感慨,抒发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思想感情。 首联“游神向太清,群峰在其下”,以“太清”对“群峰”,以“游神”对“自有”。写登山观景时的感受。“游神”即游赏之意,“向太清”是说登上山顶,仿佛进入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