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嵩
【注释】题扇勉林年侄培:这是一首赠诗,勉励侄子勤奋努力。挥扇岂徒清汗暑,验时应自惜分阴。:挥动着折扇,难道仅仅是为了驱散炎热,检验自己,应该时刻珍惜每一寸光阴。试看春过浑无几,已见炎蒸入葛襟。:看看春天已经过去了大半,却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夏天的热气已经渗入了葛衣的衣襟。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罢官归田后,劝勉林年要勤于学习、勤于政事,不可荒废时日,蹉跎岁月。全诗言简意赅,语重心长
注释:瘴气妖氛被清除,进入仙洞犹如仙境,古崖上的仙人石像莲花盛开。 凌风欲驾飞凫去,直脱尘凡旧骨胎。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游青莲洞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游人登临洞口时,只见洞口的瘴气已被清除,仿佛进入了神仙居住的地方。接着又看到悬崖上,仙人石像如同莲花般盛开。诗人想象仙人驾着飞鸟离开尘世,摆脱了尘世的束缚。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注释】 1. 赠东桥台官:赠送给东桥的台官。东桥,地名。台官,官职名,指地方长官。 2. 星斗:即星辰。 3. 夜夜光:夜夜都有光芒。比喻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发光。 4. 风云日日改:风云天天都在变幻着。比喻事物不断发生着变化。 5. 动静识玄机:动和静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6. 泰山见东海:泰山和东海都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和大海。在这里比喻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种不同的情况。 【赏析】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本首诗写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时的心情。首句点出时间,“廿载”指二十年;二句说明地点,“殊方”指异乡。“将心托明月”,以明月喻友情。后两句写诗人把心交给明月,千里之外的人也能与佳人共享良辰美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二十年来我们交情深厚,在远方相逢真是高兴。我把你的心意托付给天上明月
【注释】 ①徐南阆:即徐凝。唐代诗人。 ②两峰一峰,千里只里:山峰高耸,与山间平地只有一步之遥。比喻夫妻情深意长,形影不离。 ③同心盟:指夫妻之间相互信任、忠诚不渝的誓言。 ④时行与时止:随时行动、静止,形容夫妻之间的密切关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以“赠徐南阆”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夫妻深厚情谊的赞美和祝福。 首句“两峰只一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峰高远而险峻的画面
【注释】缩席:即席。摄衣:急遽。把:送。赠君:赠送给朋友。清风:比喻友情纯洁。明月:象征友谊长存。 【赏析】此诗写别情,全用比兴,意在言外。首二句写相逢之速、离别之急;三四句写赠物之薄、友情之重。“清风”“明月”两词,一以喻友情的清高,一以喻友情的永恒,皆妙笔也
在明·庞嵩的诗《龙池寺四首·其一·白云崖》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画出了白云崖的独特美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午夜漏虹光,出岩观海日:描述了午夜时分,当天空的钟声响起,阳光穿透了山间的云雾,照射在岩石上,形成了一种奇异的景象。这里的“午夜漏虹光”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现象的结合。 2. 天鸡浑未鸣,已见鸡冠出:诗人观察到,即使是在深夜,天边的曙光尚未完全显现
诗句原文: 暑翳云中敛,寒光镜面开。 冰霜涵六月,疑渡水晶来。 译文: 夏日的炎热被云雾遮蔽,阳光透过水面洒下清凉。 六月里,寒气和水汽凝结在湖面上,仿佛是穿越了晶莹剔透的水帘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的宁静与美丽。首句“暑翳云中敛”形象地描绘了夏季午后阳光与云朵的互动,阳光被云朵遮挡,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次句“寒光镜面开”则通过镜子般的水面,反射出阳光的寒冷光辉,给人以清凉之感
注释: 鸳鸯停在华丽的帷帐上,鱼雁杳无音信地寄来书信。 低头梳妆窥看明月,愁苦的魂灵也悲伤地萦绕我。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通过写女子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朴素,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息
注释:窗前的霜露滴落,绕着台阶的草虫鸣叫。风中传来细微的祝语,我该如何寄声呢。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所思,来表达作者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简洁明快,给人以清新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