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嵩
第一首 龙池寺旁白云崖,蜿蜒苍龙盘石崖。 这是龙的头啊,真壮观! 译文:在龙池寺旁边的白云崖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苍龙盘绕在石崖上。这就是龙的头部,多么壮观啊! 注释:蝘蜒(yuán yìn):指苍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也用来比喻有权势的人。蟠(pán):盘曲。此是:这里是。首:头部。翻:盘曲。列缺(lèi quē):闪电,古称“天雷”。中吼(hòu):从云间发出的声音,形容雷电交加的景象。
方塘四景春景 蒹葭凄隔沚,玉露滴孤桐。 太宇连空碧,秋毫一瞰中。 注释: 蒹葭(jiān jiá)——一种水生植物,叶子长在茎上,根生水底泥土中。 凄——形容声音、气息等凄凉哀伤。 隔沚(zhǐ)——隔着小沙洲。 玉露(yù lù)——晶莹的露水。 孤桐(gū tóng)——桐树,木名,此处指桐树的叶。 太宇(tài yǔ)——指天空。 连空碧——天空和地面连成一片,都是碧色的。 秋毫(qiū
注释: 方塘四景春景:描述的是春天的方塘景色,包括涓流归宿坎、暖气动寒泉、影浸梅花月和相看太极圆四个元素。 涓流归宿坎:涓流是指小溪,归宿坎是指流向低洼处。 暖气动寒泉:暖气指的是春天的气息,动是指使……动起来,寒泉是指冷冽的水。 影浸梅花月:指月光倒映在梅花的影子上。 相看太极圆:指观察太极图(阴阳鱼)时,两极相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方塘的景色,通过描绘涓流归宿坎、暖气动寒泉
这首诗的译文是:“胸中饱着龙韬,口外探着虎窟。养晦且待时,中天见明月。” 注释: - 胸中饱龙韬:指心中有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 口外探虎窟:指口才犀利,能够洞察人心。 - 养晦且待时:指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低调,等待时机。 - 中天见明月:指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冷静、谨慎,等待时机到来,最终实现自己理想的决心和信念
罗浮山和邹方伯四首铁桥 万仞悬湍厓,长虹跨天表。我有双飞凫,仙路谅非杳 【解析】 1. 注释: - 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 - 邹方伯:可能指的是邹维明,明代人。 - 双飞凫:指双翼飞翔的野鸭,比喻自由自在的状态。 - 仙路:指神仙所行走的道路或境界。 - 杳:遥远,难以到达。 2. 译文: - 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悬在水面上的悬崖,仿佛一条长虹横跨天际。 -
``` 云来山有衣,云去山呈骨。白云自有无,万古山常兀。 诗句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云与山峰之间的互动关系。"云来山有衣",形象地描绘出当白云缭绕在山峰时,山峰如同穿上了一层轻柔的衣裳,给人以柔和、飘逸的感觉。"云去山呈骨",则描绘出当乌云密布时,山峰的轮廓变得清晰可辨,如同骨骼一般坚毅、刚强。 译文 云朵来时,山峰披上轻纱般的衣裳;云朵去后,山峰显露出坚强的骨骼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 山中无甲子,地窟疑长秋。夏日人登览,仍添集翠裘。 2. 译文: 山中无甲子,地窟疑长秋。 夏日人登览,仍添集翠裘。 3. 注释: - 山中无甲子:山中的时间无法计算,就像古代的甲子历法在山中无法使用一样。 - 地窟疑长秋:大地深处仿佛是长秋,即秋天。 - 夏日人登览:夏天的时候人们会去山上游览。 - 仍添集翠裘:还是增添新的翠绿色衣服。 4. 赏析:
【注释】 方塘:池塘。 四景:四种景色,指春景、夏景、秋景、冬景。这里特指南塘的四季景色。 春景:春天的景色。 初歇:刚刚停止。 源泉晓发时:早晨从山间流出的水声。 无风:没有风。 尘:尘埃。 静:宁静。 玻璃:比喻水面像镜子一样明亮。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方塘四景”。 第一句“春雨夜初歇”,描写的是春季夜晚的天气。 第二句“源泉晓发时”,描写的是春季早晨的泉水声音。 第三句“无风尘欲静”
罗浮山和邹方伯四首铁桥 万仞悬湍厓,长虹跨天表。我有双飞凫,仙路谅非杳 注释: 1. 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这里有许多古迹和文物,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2. 邹方伯:指明代的邹元标,他是明朝中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以直言敢谏而闻名于世。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榜样。 3. 铁桥:位于罗浮山与泉源山之间
诗句原文: 兀兀擎双楼,南天望不极。 枕石批霞餐,岂羡黄粱粒。 译文: 矗立的高楼在南方天际线之上高耸入云,我枕着山石,欣赏着夕阳下的天空,享受着如诗如画的美景,我不禁想起了那虚无缥缈的黄粱梦,心中不免生出了一丝羡慕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罗浮山和邹方伯四首铁桥为题,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山水画面。诗人站在铁桥之上,远眺南天,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