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嵩
【注释】 丁四首:指《题吉阳书院知鱼亭》中的四首诗。 俱:都。 吉阳书院景物知鱼亭:指《题吉阳书院知鱼亭》这首诗。 一碧涵天光:一片湛蓝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着天空。 八牖开玲珑:八个窗户敞开,显得十分精致。玲珑:精巧细致。 观水观其源:观赏湖水要看到水的源头。 千古在目中:千年的历史都在眼前。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吉阳书院知鱼亭时,通过观察自然景色,联想到历史沧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及情感态度能力。作答时,先读懂诗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的写作背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注意要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知识来回答。 “弦月发皎光,空波独澄碧”:明月高悬,清辉四溢,水波荡漾,独自映出一片碧绿。 “欲从素心人,共究无言易”:我愿随一个纯洁的心地的人,共同探求那深奥的道理。 【赏析】
【注释】: 吉阳书院: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是北宋大儒胡瑗所创办的著名书院。 知鱼亭:位于吉阳书院内,为纪念苏轼所建。 逝如斯:逝去如同流水一般。 法:效法、效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乾卦》)。 见:同“现”,出现。时见之:随时可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吉阳书院后有感而作。首句写夫子在川上,示以逝如斯。第二句法天以行健,见易时见之。第三句写诗人观物思贤,感叹知鱼亭
【注释】 丁四首:指《丁巳岁除夜梦游寄左省杜公》的四首绝句,其中“知鱼亭”指知鱼亭。丁巳年(767)是唐代宗大历七年,作者时年四十四岁。 吉阳书院:即海南书院,在今海南省文昌市龙楼村。 观鱼日观水,见鱼见吾性。鱼水浑非观,与天共游泳。 译文: 我每天观鱼于海,看它看我的本性。 鱼与我在水中浑然一体,我们同天空一起游泳。 赏析: 诗题中的“四首”,是指诗人于大历七年(767)所创作的四首绝句
罗浮山和邹方伯四首铁桥 绝壁开云扃,飞湍作帘挂。 因风时卷舒,巧入诗人画。 注释:在陡峭的山壁上凿开了一道门,像云门一样。飞流直泻而下的瀑布像挂在墙上的窗帘,随着风雨时而卷起时而放下,好像被精巧地画进了诗里。 赏析:这是描述罗浮山铁桥的景色和特点。诗中描绘了山壁如云门,瀑布似帘挂的奇景,同时借物喻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玉女开澄潭, 译文:清澈的泉水从玉女所居的高台上涌出,如同碧玉般晶莹剔透。 注释: - 玉女:此处指神话中的仙女。 - 盘盘:形容水潭广阔无边。 - 玉阳洞: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借指水潭所在地。 - 养静:保持内心的宁静。 - 煮石:将石头加热至熔化。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诗人通过“玉女开澄潭”这一形象的比喻,将仙女般的玉女与清澈的澄潭联系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远寺闻钟”中“远寺”指远方的寺庙。“闻钟”指听到寺庙中的钟声。“禅林幽更幽,寒灯常皎皎”的意思是:寺院更加幽静。清冷的灯火闪烁着明亮的光。“禅林”泛指佛寺。“幽”是幽静的意思,形容这里景色十分优美。“寺”“林”都是名词。“寒灯”指在寒冷中点起的灯光。“皎皎”形容光亮的样子
【解析】 1.仰:仰望,这里是比喻。弥:更加,此处是“高到极点”的意思;行:行为、举止。 2.默识:默默地理解、体认。尼父:指孔子。丰干:指周景式,晋代人。 3.赏析:此诗首句写诗人仰望孔子之高远,再以孔子的言行自比,意在表达他仰慕圣人之心;颔联写诗人默默体认圣人之心,不敢放肆自己的言辞;颈联写诗人对孔子的言论表示敬意,也表明自己学习圣人的谦恭态度;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圣人的崇敬之情,并以此勉励自己
【注释】 寒冬:深冬时节。木叶:树叶。蟾光:月亮的光。中沼:池中。仿佛:似乎。真:指月中的蟾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寒冬时赠与一位月池上人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上人高洁、清雅品质的赞美之情。全诗意境优美,用词精炼。 第一句以“木叶落”为线索,点明了季节,同时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二句写天空,空旷无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为下文铺垫。第三句写月亮,月光明亮,照得池水都发出光芒
注释: 1. 人与天地参,一诚贯枢纽。 - "人与天地参":人与天地并立,彼此之间有联系。"参"在这里表示并立、相互关联。 - "一诚贯枢纽":真诚贯穿一切事物的根本。"枢纽"在这里表示核心或根本。 2. 会到得一时,造化在予手。 - "会到得一时":能够把握住某个瞬间(机会)。"会"在这里表示遇到或把握。 - "造化在予手":宇宙万物都在我的掌握之中。"造化"在这里表示自然界的万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