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幽更幽,寒灯常皎皎。
隔溪人未醒,枕上钟声晓。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远寺闻钟”中“远寺”指远方的寺庙。“闻钟”指听到寺庙中的钟声。“禅林幽更幽,寒灯常皎皎”的意思是:寺院更加幽静。清冷的灯火闪烁着明亮的光。“禅林”泛指佛寺。“幽”是幽静的意思,形容这里景色十分优美。“寺”“林”都是名词。“寒灯”指在寒冷中点起的灯光。“皎皎”形容光亮的样子,也指月光明亮。“皎皎”是形容词的重叠。“烛”,燃烧着的火把。“常”是副词,表示状态的持续。“皎皎”是形容词的重叠。“常”是副词,表示状态的持续。“烛”,燃烧着的火把。“明”是形容词,光明的意思。“皎皎”是形容词的重叠。“常”是副词,表示状态的持续。“皎”是形容词,明亮的样子。 “烛”,燃烧着的火把。“明”是形容词,光明的意思。“皎”是形容词,明亮的样子。 “常”是副词,表示状态的持续。

第二、四句“隔溪人未醒”意思是:隔溪的人还不曾睡醒。“人”指诗人自己。“未醒”是指诗人没有醒来的意思。“枕上钟声晓”意思是:枕边传来了报晓的钟声。“枕”指枕头。“晓”指天亮的时候。“晓”是形容词,天快亮时的光景。

全诗翻译为:

远远地听到寺庙里传出钟声,

寂静的夜晚,寺里的灯火常常明亮又明亮。

隔着溪流的人还没有入睡,

枕边传来了报晓的钟声。

赏析:“远寺闻钟”这首诗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句写听到远处寺庙传来了悠扬的钟声,这是听觉;第二句写寂静的夜晚,寺里的灯火常常明亮又明亮,这是视觉;第三句写隔着溪流的人还没有入睡,这是触觉;末句写枕边传来了报晓的钟声,这是嗅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