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焘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十二 牛焘 同气操戈向帝闱,独惭大义灭宗亲。当时百口援谁托?处仲何心杀伯仁。 注释 - 牛焘:清代诗人,字涵万,丽江人,拔贡生,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教官,有《寄秋轩稿》。家饶于赀而标寄萧然,蓄一雷氏琴,自谱新曲被之弦轸,同时马之龙能吹铁笛,郡中有“牛琴 马 笛”之目。咸、同之乱,焘避之山洞中,抱琴而死。剑川赵藩辑其诗七十余首刊入《丽郡诗征》中。 - 同气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浔阳赴义早知名:指王羲之年轻时就以书法闻名,他的书法技艺很早就已经传遍了整个江南地区。 - 戴面朝天八座惊:描述了王羲之头戴冠冕,身披锦衣,面对朝廷时的威严与震撼。 - 太保幸晋家法在:提到晋朝时期的太保司马光,他的治国理念和家族法度至今仍有影响。 - 免教馁鬼作怨声:意指避免让饥饿鬼魂制造麻烦。 2. 译文注释: - 译文
【注释】 出入扶桑:指东晋王导、谢安等高门士族,他们世代显赫。扶桑:《山海经》中说:“东方有扶桑木,日出照之,其木可以为剑。”后以“扶桑”代指南方。自矜:自负。轻谋寡虑:少思寡欲。娱竟陵:在竟陵(今湖北天门)做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对南朝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追念和评价,来影射唐人对晚唐诗人的轻薄态度。全诗四句,一气呵成,结构严密,语言精练,寓意深刻。 前两句是说东晋的王导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十二 冠冕台端孰比隆,文章礼乐旧家风。 若论佐命酬勋阀,长史何来位待中。 注释与赏析 冠冕台端孰比隆:形容王谢家族的尊贵地位和显赫声望。 文章礼乐旧家风:王谢家族擅长文学艺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若论佐命酬勋阀:如果谈论王谢家族的功勋和荣耀。 长史何来位待中:长史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此处用来形容王谢家族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牛焘的作品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十二 司马还朝尽伏雌,矫情坐镇系安危。 早知破敌推儿辈,山墅何来敌手棋。 注释:司马:指朝廷中的官员,这里可能是指牛焘本人或者他的同僚。尽伏雌:完全屈服。矫情:掩饰真情。坐镇:驻守某地。系安危:关系到国家安危。早知:预先知道。破敌:击败敌人。推儿辈:推荐年轻人。山墅:别墅。何来:哪里来。敌手棋:像下棋一样对抗的对手。 赏析:这首诗是牛焘的《读王谢传十二首》中的一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的能力。首先读懂全诗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并结合诗歌的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石上扫云归碧落,松枝作字蘸红泥”,前半句写重到燕岩时,见山石苍润,如洗过一般,上面有云雾缭绕;后半句写用松枝蘸上红泥来书写诗句,以点染出墨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是从修辞、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角度去分析。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分析,指出运用了哪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千岩万壑披裘翁,日日看山落照红”,诗人在山中漫步,看到千岩万壑,披着裘衣的山翁每日观看着夕阳映衬下的青山,这里的“披裘”指的是穿着皮衣,用来形容山翁不怕寒冷的样子。“千岩万壑披裘翁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十二 六代兴亡茂草荒,名门龙虎概难量。金陵自昔钟王气,不及乌衣阀阅长。 注释:这首诗是清朝牛焘的作品。诗中提到了“王谢”是指东晋时期的王氏家族和谢氏家族,这两个家族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这里的“王茂宏导”指王羲之,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而“处仲何心杀伯仁”则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其中处仲指的是公子虔,伯仁指的是公孙龙
绝代风流擅盛名,却缘艺事掩生平。 山阴换得群鹅去,谁识当年誓墓情。 注释与赏析: - 绝代风流擅盛名:形容某人或某事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 却缘艺事掩生平:由于专注于某项艺术活动,而忽视了个人的其他方面,掩盖了其真实的生活经历。 - 山阴换得群鹅去:意指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地区得到了一群鹅,但可能暗示了某种失落或变化。 - 谁识当年誓墓情
消夏杂咏 六首 溪桥散步 山城又值阓阛开,踏碎庭夜一片苔。 倚枕待寻池草梦,午风吹送市声来。 注释: - 消夏杂咏:指夏天的诗作。 - 六首:本诗共分为六段,每段为一首。 - 溪桥散步:在桥上散步。 - 山城:山中之城,这里可能指的是重庆。 - 阓阛:指商业繁荣的街道。 - 踏碎:踩碎。 - 庭夜:庭院里的夜晚。 - 苔:苔藓,一种生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植物。 - 倚枕:靠在枕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