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声之
诗句 1.谁把长竿钓巨鱼,至今蹲石倚空虚。 - 谁: 提问者或旁观者,暗示着某种未明的观察或思考。 - 长竿: 比喻某种持续或深远的行动、影响或存在。 - 钓巨鱼: 暗喻以高远的志向或目标去实现某种伟大的成就。 - 蹲石倚空虚: 形容一种孤独或等待的姿态,石头象征着坚定,而“空虚”可能表示时间的流逝或期待。 2.蜂房爱向山崖结,鸟迹疑从海岛居。 - 蜂房: 蜜蜂用蜂房来储存食物和制作蜂蜜
【诗句注释】 1.舒城道中:在舒州(今属安徽)的路途中。 2.还辕:指返回原处。 3.天作十分晴:天上的阳光像用尺量过一样,分外明亮,十分晴朗。 4.泻出秋光一派清:秋天的景色如瀑布般倾泻下来,一片清澈明净。 5.走笔欲题人到迹,扬鞭不住马嘶声:我提笔想要写下经过的踪迹,但扬鞭却无法制止马儿的嘶鸣,表达作者对马儿的依恋之情。 6.顷禾晚熟黄云色:傍晚时分成熟的禾苗呈现出黄色的云朵般的美丽景色。
【解析】 此题考核名篇名句的默写,其中易错字词有“翔”“峰”等。考生要注意字形和字音的积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语境,找出适合的句子来进行填空。此题中,第一句中的“翔”容易写成“详”,“峰”写成“峰”。 【答案】 曾到龙翔不记年,两峰巍压水中天。潮生潮落青芜外,人去人来白鹭边。四接远游僧万笠,重新旧观屋千椽。 东南送目秋无际,隔岸人家问钓船
英妙才华四十年,山林朝市姓名传。 何妨万斛横江上,不碍千帆过目前。 注释:四十年来我英妙的才华,在山林和朝廷之间流传。 万斛之水可以横渡长江,千帆竞发,不妨碍它们经过眼前。 注释:形容才能之大,足以让万斛之水的船只横渡长江,而千帆竞发的船只也不碍事。 我肯尾书干木纸,人饶首著祖生鞭。 金銮何日商风雅,伴直能呼孟浩然。 注释:我愿意追随前贤李商隐学习,写出像《无题》那样的作品;希望有一天能够与王勃
【解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首联写别情,“分袂”指分别,“乖离”是违背分离之意,“异朋群”是说彼此不合群。颔联写友情,“天揭行空日”比喻朋友像天空中高挂的太阳一样光明照耀,“风吹过岭云”比喻友人像山岭间飘忽的云雾一样随时可以到来,也随时可以离开。颈联写友情,“范张同饭黍”典出《左传·定公四年》范宣子与张老在晋国作客时同食黍米之羹,后两人成为挚友
这首诗的标题是《题丹丘姥岭》,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第一联:“地接丹丘姥岭赊,山盘曲折状如蛇。” - 注释:这里的“丹丘”指的是地名,而“姥岭”则是指山峰,这里用来形容山峰的连绵和壮观。 - 赏析:此联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山比作蜿蜒盘旋的巨蛇,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的形态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第二联:“每因过此瞻双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深深眷恋之情。 让我们来分析诗歌的第一句:“谁人洗甲挽天河,玉宇无尘海不波。”这里,“谁人”指的是谁?是张漕吗?是的,因为后面提到了“谢张漕荐剡”。那么,“洗甲挽天河”又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洗甲”可能是指清洗兵器,准备战斗;“挽天河”则可能是指引导河水,表示要引导国家走向繁荣昌盛。整句话的意思就是
这首诗的标题是《和张主簿喜雪》。诗中描述了作者在雪夜读书时的情景,以及与友人张主簿共赏雪景的喜悦。 我们来看第一句:“夜读书窗未觉贫,朝看万瓦没鱼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正在灯下专心地读书,没有感觉到贫穷,等到早上一看,满山的屋顶都被雪花覆盖了,就像鱼儿的鳞片一样闪闪发光。这句诗用“夜读书窗”和“朝看万瓦”两个场景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冬日景象。 我们看到第二句:“飘来灞岸春风絮”
注释: 1. 金吾不必问行由,此去逍遥物外游。 2. 半坞白云藏宿雾,一声横笛下归牛。 3. 喜瞻杰阁三生像,藐视丛林四海州。 4. 为写濯缨疏拙句,谁言墨迹至今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游石佛寺的诗,描绘了诗人在石佛寺中的所见所感。 第一句“金吾不必问行由,此去逍遥物外游。”意思是说,金吾不必问我此行的目的,我这次出游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和放松。这里的“逍遥”一词
开禧丁卯重过龙门有怀方丈老子 翠屋交空结夏阴,征鞍亭午喜登临。 披开草棘千重路,洗出冰壶一片心。 禅老还寻江浙去,诗家谁作楚梁吟。 须知珠玉元无踵,不惜西风惠我音。 注释:翠瓦交错的寺院在夏天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幽静,我骑着马登上了这座山。穿过层层茂密的草丛、荆棘,我终于找到了通往山顶的路。经过一番努力,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好像洗净了心灵上的污垢。我想起了一位名叫老子的和尚曾经在这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