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小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寒雨中的景物与所思之人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远在他人家的佳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是日寒甚 ":这句诗描述了当天天气异常寒冷的情况。"是日": 指的是这一天;"寒甚": 指非常寒冷;这里用来描绘出当时天气的严酷,也预示着接下来的景色将会如何。 "中庭滴沥雨交并,虚室来风色更莹":这句诗描写了庭院里雨水滴滴答答地交织在一起
月湖荷花千顷生,摧残人岂是无情。 凭君为勘今年状,他日还书寄一声。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荷花的千顷景象与人的摧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人类行为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反问和假设的语气,增加了诗歌的表达力度和情感深度,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和反思。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还蕴含着诗人对人情冷暖和世事变迁的深刻观察。通过对荷花被破坏的描写
【注释】桂花:指菊花。索:索求,索取。家人:指菊花的家人。不与:不给。 瓶里花空:意自存:意即寄托。 节庵:宋人陈棣。惩毖:警惕谨慎。 手书烦:书信烦琐。 天边白玉盆:形容眼睛疲惫。 赏析: “索桂花家人不与”,意思是说索要菊花的人不要,索要菊花的家人也不要。诗人以索要者的口吻表达了对菊花的珍视之情。 “瓶里花空意自存”,意思是说菊花在瓶中虽然凋零,但人们心中却依然存在它的影子
注释:是日天气寒冷,鼻涕因为寒冷而流得更厉害。我们围坐在团蒲上,互相商量如何渡过这个寒冬。虽然我们尝试着品尝美味的羔羊肉来寻找那种独特的风味,但白白浪费了几日的时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冬中的所思所感。首句“是日寒甚”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气候状况,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诗人通过“鼻涕知寒拭更流”,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寒冷的感受和应对方式。最后两句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既表达了对美食的追求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联系创作背景加以理解。《重九出游既夕泛舟秦淮见月》的首联是说“在重阳节这天出游直到晚上才泛舟于秦淮河上,看到一轮明月”,第二联是说“在节日里心情随着物色而摇荡,一出家门就感到四周景色萧瑟萧条”,第三联是说“那新近降下的寒霜使冶城树上的红叶都凋落殆尽,我独自游赏时怕走太远路”
暑夜泛姜溪诗 击汰声齐力未孱,扁舟催进几湾湾。 我们冠者偕童子,只有嵩师束手闲。 注释 1. 击汰声:在古代的一种水上游戏,以击打水声为乐,声音洪亮有力。 2. 力未孱:力量不足,形容体力不支。 3. 扁舟:小船。 4. 催进:推动前进。 5. 几湾湾:形容水流曲折,弯弯曲曲。 6. 我们冠者:指成年人,这里特指年轻的男性。 7. 童子:指年幼的孩子。 8. 嵩师:指一位老者或长者
【注释】 旭庄:地名,在今湖北省。 四丈公事:四品官阶。 汉口:今为武汉市汉口区,古称汉皋,地处长江中游。 诗留别:留下一首赠别的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诗人即将远赴他乡,临行之际,不禁感慨万千。“莫遣吟诗鼻易酸”意指不要因离别而伤感得连鼻子都要变酸了。后两句则写友人的深情厚谊,“客怀好逐看江宽”意为要随着江水东流去,把对朋友的思念寄托给他人。“六月西风雨作寒”则是说天气渐冷
注释:索求桂花的人,家人都不与,这是诚斋诗的特点。尽道春花艳丽,却不如维摩病居士的木樨香。 赏析:本诗是作者对友人的赠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鼓励。全诗以“索”字开篇,巧妙地引出了主题。“谁识维摩病居士,不应闻取木樨香。”这两句诗是对友人的称赞和鼓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诗人认为,尽管春天的花朵艳丽如画,但维摩病居士的木樨香更胜一筹,因此不应该只听取木樨香的香气。这首诗通过比喻
注释: 梦见孝岩萝树青,偃松闻已化龙形。:梦中的孝岩亭子旁的萝树依然翠绿,仿佛已经看到了偃松化成龙的形状。 宜州今日添新语,一郡游人上沈亭。:今天宜州的人们都在谈论着新的变化,整个宜州的人们都去沈亭游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梦境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孝岩亭子的壮丽景色和宜州地区的繁荣景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暑夜泛姜溪诗 清溪十里盘山间,收束将穷却放宽 昨天好山撑不近,明宵须换小船来 注释与赏析 译文 本来沙路有人行,溪水长干江水平。过去中元游十日,中秋毛水月空明。 译文 本来沙路有人行,溪水长干江水平。过去中元游十日,中秋毛水月空明。 赏析 这首《暑夜泛姜溪诗》是清代诗人林旭的一首作品。全诗通过描绘清溪十里的盘山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首句“本来沙路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