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搢珊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毁室鸱枭又后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被摧毁的悲痛心情。“毁室”指家中遭遇变故,“鸱枭”可能是指乌鸦等恶鸟,常用来象征不祥之物,这里比喻不祥之兆或不幸的事件。“又后随”说明这些不幸接连不断发生。 2. 寄人宇下泪交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他人屋檐下生活的艰辛和悲伤。“寄人”表示寄居他乡,“宇下”通常用来描述住所,而“泪交垂”则形容泪水不断地落下。 3.
这首诗是作者在乙丑年为母亲七十岁生日而作的贺诗,共六首中的一首。下面逐句解析: 1.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乙丑) - 释义:这是指“乙丑”,也就是诗人在乙丑年,即公元1485年的时候。 - 赏析:通过时间的标识,表达了对母寿辰这一重要时刻的记忆和纪念。 第二句:恩叨北阙犹宜待,颂比南山且慰私。(乙丑) - 释义:意思是虽然受到朝廷的恩宠(北阙)
积余有资抚四儿,还凭笔砚作生涯。 课农教读曾无倦,娶媳婚男不过时。 茅屋数椽堪托庇,椿庭一日忽工辞。 敔山深处松苍翠,那忍高吟陟岵诗。 注释: 1. 积余有资抚四儿:积累的财富可以抚养四个孩子。 2. 还凭笔砚作生涯:依靠笔墨作为生活来源。 3. 课农教读:耕种农田和教授书读。 4. 曾无倦:从未有懈怠的时候。 5. 娶媳婚男:娶妻和儿子的婚礼。 6. 茅屋数椽:用茅草搭建的几间房子。 7.
注释: 尚忆来归二九时,即偕吾父订齐眉。 孀姑三世难为力,长姒茕居更可悲。 叠遇水灾无耔粒,继遭兵劫惜流离。 流离嗟已如黄鸟,毁室鸱枭又后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母亲晚年生活的诗。诗人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母亲,那时她还没有老去,和父亲一起生活。但不幸的是,母亲后来成了寡妇,生活非常艰难。诗人感慨地说:“孀姑三世难为力,长姒茕居更可悲。”意思是说,寡妇的一生都很难过
【注释】: 甲子,即初六。乙丑,即初七。鹅鼻山,在南京市南郊,长江与秦淮河汇合处。燕子矶,在南京市西长江北岸,为观赏长江景色的名胜。石城,即石头城,在南京城西北。半千里,指从南京到北京的距离。 【赏析】: 《甲午乘轮赴试神速异常,口占二绝 其二(乙丑)》是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神速”为中心词,描写了诗人乘船赴京途中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风华正茂
【注释】 甲午: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乘轮赴试:乘坐轮船到北京参加会试(乡试)。神速异常:形容行船快得像飞一样。口占二绝其一:是诗人在旅途上即兴所作的一首诗。乙丑:指光绪二十一年。舟人:船上的人。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为清朝首都。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乘轮赴试的情景。诗中描绘的船行如飞,酣睡未醒,以及船夫告诉已经到达目的地的情节,都富有生活情趣
【解析】 “三分鼎峙国无孙”是说:吴、越、楚等国家,在三国时鼎立,而如今没有后代了,用“三分鼎峙”来比喻国家的分裂。 “七级浮图今尚存”是说:现在这座七层的佛塔仍然存在着。 “自下升高梯有级,由中望外壁悬门”是说:从下面到上面是一级级地上升;由中间向外看,那层墙壁上悬挂着一扇扇的大门。 “上层已历云堪驾,绝顶先登斗可扪”是说:到了最上层,经过层层云雾,已经可以驾车了;登上了最高处
徐搢珊的《时事歌十首·其八》是一首描写酒的诗歌,全诗如下: 斗酒十千奈若何?杏村不见酒帘拖。 坐令北海堂前客,莫倒琼筵金叵罗。 我们将逐句进行详细的解析: - 斗酒十千奈若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酒的赞美,用“斗酒”和“十千”来形容酒的品质和数量,强调了酒的珍贵和难得。同时,“奈若何”则表示诗人对于这种美酒的态度,既感慨又无奈,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杏村不见酒帘拖
【注释】潮丝:指丝绸。水旱:指干旱。乌烟:指烟雾。七件:指七种物品。那能:怎能,哪能。度日:过一天算一天,形容生活困难。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看到有人吸烟时有感而发写的,表达了他对于吸烟的不满以及对于生活的担忧。 首句“潮丝水旱更乌烟”,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终岁应多费几钱”,表达了作者对于吸烟所带来的经济负担的担忧。 第二句“七件而今增一件”
梦里奇缘莫当真,临川臆说本无因。 丽娘果有还魂术,千古应无枉死人。 注释: 1. 梦里奇缘莫当真:梦中的奇遇不应被当真,因为梦境往往只是虚幻的。 2. 临川臆说本无因:临川(即陈师道)是宋代诗人,他的诗作中有“临川体”,但这里说他的诗是臆造出来的,没有真实的依据。 3. 丽娘果有还魂术:丽娘(即杜丽娘)真的有还魂术,也就是传说中的死后复活的能力。 4. 千古应无枉死人:意思是在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