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搢珊
【注释】: 布不值钱,指布匹的价钱低得可怜。奈若何?怎么奈何?临机织女,指织布的妇女。欲停梭,想停下纺车的线。为较,因为要进行比较。从前,指过去。百倍多,指价格高出很多倍。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布匹的价格由贵到贱的过程。开头两句写布匹的价格便宜得可怜;中间四句写织布的妇女在织布时,想到布匹价格低廉,不由得停下了纺车(织布机)的线;最后两句写经过比较,织布妇女感叹过去织布的利润很高
代潘妇寄夫子四首 其一 (乙丑) 妾虽未上望夫台,望子情殷自可哀。 树欲静兮风不息,我郎何故不归来。 诗句释义及译文 - “妾虽未上望夫台”: - “妾”:古代女子的自称。 - “虽”:即使、虽然的意思。 - “未上望夫台”:没有走到望夫山去。望夫台是传说中一个女子为等待丈夫而建造的山峰。这里用来形容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 整句意为:尽管我没有到那个只有妻子会去的望夫山去
和谢李邑侯赐题慎余稿首原韵四首·其四(乙丑)的创作背景,体现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于孝道的思考和实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认为遵守孝道是百行之难的核心观点,并描述了遵行邑宰心安的场景以及改称双孝的情景,同时指出了古社坛的长寿石常存这一历史遗迹。 诗句“百行原来孝最难”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孝道的看法,认为在所有的行为中,孝顺是最困难的一个。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接着
和谢李邑侯赐题慎余稿首原韵四首其一 (乙丑) 孝义兼全实二难,伊言如是乃心安。 河阳已见花成县,教孝犹蒙设杏坛。 注释: - 孝义兼全实二难:这里的“孝义”指的是对父母的孝顺和仁义的品质,而“兼全”意味着这两种品质都具备,同时难以达到。 - 伊言如是乃心安: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孝顺和仁义),那么内心就会感到安宁。 - 河阳已见花成县:这里的“河阳”可能是指一个地名
和谢李邑侯赐题慎余稿首原韵四首其三(乙丑) 一曲阳春欲和难,慎余准许列骚坛。 老儒何幸称君子,令我先人谢不安。 注释翻译: “一曲阳春欲和难”: - 阳春:此处指春天的歌声或美好的景象。 - 欲和难:想要表达出来却难以做到。 “慎余准许列骚坛”: - 骚坛:古代对文人雅集场所的称呼,这里特指文学创作之地。 - 准许:被允许加入。 赏析:
和谢李邑侯赐题慎余稿首原韵四首 其二 乙丑岁,江乡朴孝已为难,更给花红愧不安。 顷刻荣名敷里党,淮阴当日拟登坛。 注释: 乙丑年:这是诗中的年份,乙丑是清朝的一个年号。 江乡:这里的江乡指的是作者的家乡所在地。 朴孝已: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 更给花红愧不安:这里表示的是作者因为别人的称赞而感到不安。 顷刻荣名敷里党:这里表示的是一瞬间的荣耀就会传遍整个地区。 淮阴
纳凉须把绮窗开,忙煞群童去复回。 制就纱囊贮萤火,高擎罗扇待飞来。 注释:在炎热的夏天里,我打开了窗户纳凉,让孩子们尽情地玩。他们忙碌着,有的去又回来。为了驱走蚊虫,我制作了一个纱囊,用来装萤火虫。然后,我拿着罗扇,等待着萤火虫飞过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纳凉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孩子们的快乐和无忧无虑。诗中的“纳凉”、“绮窗”、“忙煞群童”等词语
万里长城竟海横,欲为万世策安平。 早知二世亡秦业,悔为他人筑此城。 注释与赏析: - 万里长城竞海横:描述长城横跨海洋的宏伟景象。 - 欲为万世策安平:表达了作者希望长城可以成为国家安全的长久保障。 - 早知二世亡秦业:指出若提前知晓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悲剧。 - 悔为他人筑此城:表达了对未能自己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的遗憾。 诗句赏析: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通过注释和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下面是诗句的释义和赏析: - 诗句释义: 1. 泰山绝顶罕行踪:在泰山的山顶,很少有足迹可以见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2. 上有苍苍百岁松:山上有茂盛的松树,它们生长了上百年,象征着岁月的长久与坚韧。 3. 恨煞白云横半岭:白云横跨山峰的一半,诗人对此感到十分遗憾,可能是因为白云的存在破坏了山峰的雄伟或景色的纯净。 4.
【注】乙丑:年号。 夕阳红遍水心亭,万顷田禾色倍青。 最是群儿玩耍处,共持长竹逐蜻蜓。 译文: 夕阳映红了湖中的小岛,万顷田里的禾苗颜色更加鲜艳。 孩子们最喜欢在这片草地上玩耍,他们手拿长竹竿去追赶飞舞的蜻蜓。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以夕阳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首句“夕阳红遍水心亭”,以夕阳为背景,勾勒出湖中小岛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