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咸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以宁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西天小寺礼弥陀:这里的“西天”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而“小寺”可能是指一个小型的庙宇或寺庙。在佛教中,弥陀佛是净土宗信仰的核心,代表着极乐世界。在这里,可能是在描述这个小寺庙中供奉着弥陀佛的场景。 2. 伪郑园亭日渐蹉:这里的“伪郑”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政权,即明朝末年的南明政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再叠台江杂咏原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plaintext 诗句: 繁花多半是深红,有色无香谢晓风。 译文: 春天里,繁花大多是深红色的,虽然颜色鲜艳,却没有花香,好像被早晨的微风轻轻地吹走了香气。 注释: 繁花:盛开的花卉,通常指春天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观察到,春天的花朵大多是深红色,但它们缺乏香味
再叠台江杂咏原韵 佳葩异卉绣如堆,诗欲成时景又催。 绛羽鹦哥频自舞,金丝蝴蝶忽飞来。 九重溪外求田好,七里香中作赋才。 思力敢夸犹未竭,天风还鼓海涛回。 注释: - 佳葩异卉绣如堆:指的是美丽的花朵和奇异的植物如同堆积的锦绣一般。 - 诗欲成时景又催:意味着诗歌的创作往往在美景出现的时刻,受到自然景色的催促。 - 绛羽鹦哥:绛色羽毛的鹦鹉。 - 金丝蝴蝶:金色丝线的蝴蝶。 - 九重溪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然后逐句分析。 “方丈瀛洲孰问途”,意思是:蓬莱仙境的方丈瀛洲究竟在哪里,谁能告诉人们它的去处?“童南丱女计真迂。”意思是说:那年小的时候,在南国海滨,我也曾想过要登上方丈瀛洲。 “难从缥缈寻三岛,才望沧溟笑具区。”意思是:难以从飘渺的地方寻找到蓬莱仙境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台江的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译文: 不相信《豳风》中的蟋蟀篇,雪霜冰霰已经无缘。 潮鸡夜半便开始啼唱,月魄蓂稀便是上弦。 金穴玉山那能到达,汤泉硫井相互煎煮。 最奇暗澳花如海,才到新秋薄暮天。 注释: 1. 《豳风》:《诗经》中的一篇,描述农村景象和农民生活。 2. 雪霜冰霰了无缘:意思是没有缘分欣赏这些美景。 3. 潮鸡夜半已先唱
台江杂咏 柑子甜过橘柚瓤,西瓜亢日得新尝。因耽蕉果能清肺,酷爱番榴是别肠。辨味谁能输荔子,解饥人只食槟榔。西方移得波罗蜜,又种菩提间佛桑。 注释与分析: - 柑子:柑橘类水果中,柑橘的品种繁多,味道甘甜,口感清新。在这首诗中,范咸以“柑子甜过橘柚”来描绘其口感之鲜美。 - 西瓜:西瓜是一种夏季常见的水果,具有清凉解暑的功效。诗中提到“西瓜亢日得新尝”,意味着夏天的时候吃西瓜非常解渴。 -
零丁避世有遗民,重译还疑似女真。 山上蛎房成泽国,洞中橘树烂樵薪。 鹿场渐已除荒埔,蟒甲于今度汉人。 底事穴居同一室,仅分衽席夜横陈。 注释: - 零丁避世有遗民(零丁:孤单;避世:隐居;遗民:指被压迫的人民。) - 重译还疑似女真(重译:多次翻译;疑似:怀疑;女真:指女真人或女真族)。 - 山上蛎房成泽国(山上:指山丘;蛎房:贝壳堆积成的房屋;成:形成;泽国:指水域环绕的地区。)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凤尾黄梨与连林檨子,并赞美了它们的美味。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句释义: 1. 凤尾黄梨间白瓤,连林檨子共分尝。 凤凰尾巴形状的黄色黄梨中间有白色瓤,连林檨子一起品尝。 2. 生怜香醉郎官舌,牵惹情多御史肠。 生来让人怜爱的是那香气醉人的黄梨,让人牵挂的是那情意绵绵的御史之肠。 3. 辟瘴定须藏薏苡,拂尘聊且缚槺榔。
这首诗的原文是: 朝潮满缩视尧蓂,榕树垂条刺史厅。 春雨独添铁线白,秋山无过木冈青。 弦歌比户皆蛮语,优孟登场半粤伶。 欲望长安愁日远,夜凉徙倚太微星。 下面是逐句翻译: 朝潮满缩视尧蓂,榕树垂条刺史厅。 早晨的潮水涨满了,可以清晰地看到天上的星星(尧蓂)。在榕树下,刺史的官厅前,榕树的枝条垂下。 春雨独添铁线白,秋山无过木冈青。 春天的雨水给大地增添了绿色,秋天的山色显得格外翠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再叠台江杂咏原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土田不粪便滋荣,百谷从教未识名。 注释:田地里没有粪肥,但依然能够生长出茂盛的庄稼。各种谷物在自然状态下也能茁壮成长,而无需刻意去认识它们的名字。 一雨似秋三节夏,四时皆穫半年耕。 注释:一场春雨就像秋天一样,带来了三个季节的农作物。一年四季都能收获粮食,半年的时间就能完成耕种。 人非土著翻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