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
《重题黄鹤楼》是宋代诗人柴望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注释: - 自从崔颢题诗后,更有何人吊祢衡:意指自崔颢在黄鹤楼上题写了诗之后,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像他那样留下深刻的印象。 - 芳草不知鹦鹉恨,晴天惟见汉阳城:描绘了鹦鹉因祢衡被杀害而感到怨恨的场景,以及人们只能看到晴朗天空下的汉阳城。 - 楼头月落酒方醒,岸口风高雁正鸣:形容夜晚明月落下,诗人饮酒后开始清醒;岸口风声呼啸
越山 吴越山分两岸青,遥遥帆影是西兴。 江花历乱如红雨,云树高低似画屏。 钱氏古乡迷鸟道,越王芳草上诸陵。 已知太乙临吴分,晓看祥乌夜看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与深情。诗中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元素,使得整首作品层次丰富,情感深厚。 首句“吴越山分两岸青”
诗句:寺比金焦彻夜开,一山恰似小蓬莱。 译文:寺庙的建筑如同金子和焦炭一样辉煌,整座山仿佛是一座人间仙境。 注释:金焦,指金子和焦炭,这里用来形容寺庙的辉煌壮丽。小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用以形容这座山的美丽如仙境。 赏析:此诗描绘了江心寺的壮丽景象,将寺庙建筑与金子、焦炭相比,突出其辉煌壮丽;将整个山脉比作人间仙境,赞美其美丽神秘。同时,通过使用“小蓬莱”这样的词汇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首句:“年年柳眼青归处,门外游人可自闲。” 释义:每年都有新绿的柳枝从湖边垂落,门外的游人可以随意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注释:柳眼,指柳树的新芽,像眼睛一样明亮。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描绘出了西湖的宁静和美丽。 次句:“天气又晴晴又雨,楼台依寺寺依山。” 释义:天空一会儿晴朗,一会儿下雨,楼台和寺庙都依山而建。
诗句释义 1 归计年来付酒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每年回家的期待和对家的思念,用酒杯来比喻这种情感的寄托。 2. 任他猿鹤自相猜:描述了家中的景致或人物(猿、鹤)之间的互动或猜疑,可能是在描绘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3. 东家种竹西邻看:提到邻居都在观看或赞赏某物,这里的“竹”指可能是指门前的竹子,也可能是指种植在邻居处的竹子。 4. 前日移花昨夜开:暗示了某种变化或更新
此诗为题斋之作,全篇以楼为主体,写其四周景物之奇,抒发诗人对美好环境的热爱之情。首联“奇气楼”四字点明题旨,写出了楼的特点和特色;颔联写楼前美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颈联通过写景抒发诗人的情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注释: 奇气楼 —— 独特的气势,形容楼的宏伟壮丽。 此斋 —— 这是我的书房。 占崧高胜 —— 占尽崧山上的风光之美。 第一奇 —— 最奇特的地方。 芳草碧连天水处
注释: 1. 客中夜雨 2. 离情先怯向边州,寒叶敲窗更报秋。 3. 几点搅残千里梦,一声滴作两乡愁。 4. 苦缘杨柳沾离席,偏傍梧桐溅小楼。 5. 惟有孤灯照明灭,夜深无语揽重裘。 赏析: 这首诗以客中夜雨为题,描绘了一幅别离之情的画面。首句“离情先怯向边州”,表达了离别之情感,以及在边州所感受到的寒冷和孤独。次句“寒叶敲窗更报秋”,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寒冷景象,寒叶敲打窗户,如同秋天的到来
重到都门效辘轳体 两年不作京华梦,重到湖山事已非。 柳外晚风寒食节,花间天气雨晴时。 阑干独凭莺飞去,帘幕低垂燕未归。 欲托焦桐理心事,满庭芳草又斜晖。 注释: - 两年不作京华梦,重到湖山事已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对比。"两年不作京华梦"表示这两年里,诗人没有再回到京城的生活,"重到湖山事已非"则表明现在再次来到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一切都已经改变。 - 柳外晚风寒食节
诗句:一片斜阳落渡头,青衫乌帽独登楼。江流建业三千里,山色淮南数百州。都督正开羊祜府,谁人得上李膺舟。此行不为扬州鹤,一字犹堪万户侯。 注释: - 一片斜阳落渡头: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江边的小船上,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青衫乌帽独登楼:诗人身着青色长衫,头戴黑色帽子,独自登上高楼远望。这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高远的志向。 - 江流建业三千里,山色淮南数百州:指长江从建业(今南京)流过
在宋代,柴望的《富春严子陵祠》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对古代名士高尚品格的敬仰之情。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桑田何处海漫漫”:描绘了茫茫大海与桑田之间的辽阔景象,象征着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 - “耕垄传闻建武间”:提到了耕垄的传说,暗示着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记忆与传承。 - “真主不缘符白水”: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