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焘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抒发诗人情感的诗。下面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1. 却暑追随水上亭,东郊乘晓戴残星。 - 解析:夏日炎热,诗人选择前往合江亭消暑,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景象。“却暑”即驱散暑气的意思,表现出作者想要逃避酷热的心境。“东郊乘晓戴残星”则描绘了早晨在东方郊外看到初升的星星,暗示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 注释:合江亭,一个著名的水边亭子;东郊,指的是东边的郊外;乘晓,趁着清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合江亭”是作者在游赏合江亭时所作之诗。首联写诗人来到合江亭,看到雪后初晴的景色,心中顿生喜悦之情。颔联描写了雪后初晴的景象
【解析】 1.重来端复解征鞍:重又来到,重新解开了出征的马鞍。端复,犹言再、又等重复的意思;解,解除;征鞍,指战马。2.清夜溪风六月寒:清夜,清静的夜晚;溪风,山间清风;六月寒,天气寒冷。3.欲写经行二年事:要记述两年来的经过;经行,经历,行走;二年事,两年的经历之事4.平林须入画图看:平坦的树林需要进入画里才能看到;画图,绘画作品。 【答案】 译文:重又来到,又重新解开了出征的马鞍
注释: 拳石耆婆色两青:拳头般大小的石头,颜色是青色的。耆婆(qi pu),古代对僧人的尊称。 竹龙驱水转山鸣:竹制的龙头在驱赶水流,使山间回荡着轰鸣的声音。竹龙,即指用竹子做的龙头。 夜深不见跳珠碎:夜晚深沉时,看不见跳动的水珠。 疑是檐间滴雨声:怀疑是屋檐上滴落的雨水声。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游天竺观时看到的景象。首先,作者用“拳头般大小的石头,颜色是青色的”来描绘出天竺观中独特的景色
注释: 马儿在招提寺的小阁楼上休息,傍晚时分卸下鞍子。前边的村庄传来箫鼓声,送别的余音还在寒风中回荡。我不知小阁的栏杆曲径通向何处,却意外地看到梅花正面向人开放。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高赏梅的七言绝句。诗人独自一人骑马来到招提寺的一个小阁楼上休息,傍晚时分卸下马鞍。他来到前边的村庄,听到远处传来的箫鼓声,那是在为送别的人送行。诗人不知道这个小阁楼的栏杆曲径通向何处,但他却意外地看到了梅花。
【注释】崇台:高大的房子。穷石:山石的尽头。气味:情趣。乐闲:乐于悠闲。南陆:南部的陆地。朱明:夏季,即农历五月初。雪山:指山顶积雪的山。茶瓯:茶具。回舌本:形容喝茶时舌头轻轻转动。麈尾:拂尘,用来拂去尘埃。风烟:指景色。弥高:非常高,指难以企及。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暑日避暑于高山绝顶之轩中,欣赏着夏日南陆和西阑白雪的美丽景色,并抒发了自己的感受。首联“崇台穷石照,气味乐偷闲”,以“崇台”为题
注释:东山的木屐坏了,车轮已经坏得不成样子。小草变青了,我知道山外是春天了。园林里的柳树在鸣叫,惊醒了我幽静的春梦,惠连的诗句更让我惊叹不已。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通过描绘东山蜡屐、小草变青、园柳鸣禽等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诗人还通过惠连诗句的赞叹,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崇台穷石照,气味乐偷闲。 南陆朱明驭,西阑白雪山。 茶瓯回舌本,麈尾落谈间。 欲缀风烟句,弥高不可攀。
拳石耆婆色两青,竹龙驱水转山鸣。 夜深不见跳珠碎,疑是檐间滴雨声。
匹马招提晚憩鞍,前村箫鼓饯馀寒。 谁知小阁栏干曲,却得梅花正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