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宪
诗句翻译: 台州郡治有许多胜景可以欣赏,到处是山峦拱揖相迎。 一座亭子更吸引人,人们小立百级台阶。 山峰峰峦都在献出自己,云雾却不肯聚集在这里。 这里相当空旷,不妨碍山色进入。 注释: 1. 郡斋多胜览:郡斋指的是郡守的住所,多胜览指的是有许多值得游览的地方。 2. 随处山拱揖:随处指四处,山拱揖是指山峦像在向人拱手行礼一样。 3. 一亭更留人:一亭是指一个亭子,更留人是指这个亭子更加吸引人。
【解析】 此诗写于台州兜率寺,是诗人晚年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老树”、“空明”、 “萧爽”“露久山月来”等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慰藉的情怀。 “老树半藤萝,野色入窗户”,前两句描写了台州的自然环境与建筑特点。台州一带地势多低平,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以“鱼米之乡”著称。台州城四周环水,有“三江五湖”之利,又有“四时之气”之便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赤城在何处,明霞坐中起。" - 赤城:指的是天台山,位于浙江省的天台县。 - 明霞:形容日出时天空出现的朝霞美景。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天台山顶,眺望远处,只见太阳初升时分,天空中的朝霞如明霞般灿烂,为整个景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2. "大千无色界,向背五云里。" - 大千:指广阔的宇宙或世界。 - 无色界:意指超越世俗色彩的境界。 - 五云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双岩堂蜿蜒龙顾山,霄汉在人境。 蜿蜒:曲折绵延的样子。 龙顾:形容山峰像龙的头部一样,弯曲有形。 天汉:指天空中的银河。 霄汉在人境:银河出现在人间。 古亭压虚无,云气倒天景。 古亭:古老的亭子。 压虚:指亭子仿佛压在虚无的空间上。 云气倒天景:云雾缭绕,好像倒映了天上的景象。 天澄碧芙蕖,一叶一亭影。 天澄:天空晴朗透明。 碧芙蕖:指荷花,因为荷花是碧色的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双岩堂兹堂虽不华,三面受山色。 直东接溟海,云雾时振翮。 几年芜秽深,一日洞天折。 悠然舒啸中,自得仁所宅。 【注释】: 兹堂:指双岩堂。兹:此,这。犹今“这”。 虽:虽然。 华:花,这里指装饰。 三面:四面。 受:承受。 山色:指山的颜色和景色。 直东:正对着东方。 溟海:大海。 时:常常,有时。 振翮(hé):振翅飞翔。翮:鸟的羽毛,这里借指鸟翼。 几年:几年时间
【注释】 使君:指沈虞卿。虞卿,字子道,浙江嘉善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宗丞:即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罗汉树:一种落叶灌木,枝干扭曲多节,叶子卵形,有刺,开白色花。 峥嵘下笑桃李繁,奇怪应须鬼神护。峥嵘:形容树木高大挺拔。下笑:嘲笑。 使君自是名世才,善政报成多暇豫。名世才:杰出的才能。善政:好的政绩。 悠然领客上参云,篆隶传观酒深注。悠然:轻松自在的样子。领客:引导客人。 我无文章光焰长
诗句注释 1. 孤云不可攀,浩气相与遥: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孤云象征着高远、自由和不羁。"不可攀"暗示了这种境界的难以企及,而"浩气相与遥"则表达了与自然界的精神相通,仿佛能与宇宙的浩渺之气相融合。 2. 著亭翠微顶,飞檐侵泬寥:这两句描绘了双岩堂的建筑特征。"翠微顶"形容建筑位于山巅之上,景色宜人;"飞檐"则指建筑的屋檐设计轻盈,仿佛随时会飞向天空。"泬寥"是一种清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双岩堂”要求考生鉴赏“远思八表外,澹然何所凝”“苍岩窅空阒,修竹风泠泠”“秋老竹亦瘦,月上岩更清”等句子的意境、手法及作用。 【答案】 译文:我远思八表之外,心中无物而澄明。苍茫的岩石空寂幽静,修长的竹子风声清凉悦耳。秋天来临竹叶渐枯颜色也变,月亮升起山中景象更为清晰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双岩堂千岭随指顾,一峰不可匿。如何超逸士,勘破造化迹。 隐然胸中奇,盘礴岩烟碧。夜半秋月寒,人境俱峻极。 注释:指指点点,千山万岭,似乎在眼前。一峰独立,无法隐藏。如何能超越世俗之人,洞察宇宙万物的奥妙。胸中蕴藏着奇特的景象,如同盘礴在岩石之上。夜晚,月光如霜,秋月清寒,人世间的险阻和艰难都显得格外峻峭。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抒怀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双岩”景色的描绘
【注释】 (1)孟春:农历二月。 (2)寺门阚(kān)南江:寺门正对南方的大江,指台州的南江。阚:通“瞰”,俯瞰的意思。 (3)山色豁林𣝡(líng wěi):山色开朗,林木茂盛。豁:开朗;茂密。 (4)潮头卷飞烟,白雨挟春涨:潮水冲起的浪花把云雾卷起,春汛时节,江水暴涨,夹带着白色的浮云。 (5)中夜鹅鹜喧:半夜时分,鹅鸭在船边喧闹。 【赏析】 《题兜率寺》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